首页 > 教育资讯 > 继续教育 > 自考资讯 >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魔力

网友分享 222099

分享

《红楼梦》是国内古典长篇小说中最棒的作品,是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国内文学艺术的典范,汉语言艺术的宝藏。字字看来皆是血,曹雪芹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极其生动的历史画卷。《红楼梦》宏大严谨,文备众体,语言维肖传神,精练准确,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经典场景和细节描写连村妇野叟也能娓娓道来。其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叫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人物言语诗词形神毕肖,按头制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遣词造句精彩准确,富有神韵,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细微处见真功夫;比喻运用贴切形象,清爽工丽,深含哲理,叫人过目难忘,叹为观止。

《红楼梦》是国内古典长篇小说中最棒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有要紧年代特点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红楼梦》是作者在亲见亲闻、亲身历程和自己最熟知、感受最深切的生活基础上创作的,是现实生活最典型、最精美、最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它所反映的现实,其涵盖面和社会意义极其深广。它具体、细致、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作者所处年代环境中的广阔的生活场景,礼仪风俗、爱情友情、喜怒哀乐、饮食穿着、行医游赏等等生活细节,无不一一毕现。它打破了以往小说戏剧传统的写人手法,不再是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作者如实描写,不讳不饰,因而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所写的四百多个人物中,形象鲜明、个性生动的人物不下几十人。
《红楼梦》的构思精巧而严密,情节的安排、人物的言行、故事的进步,都置于有机的整体结构中,没草率的、多余的、做作的、游离的笔墨。小说的文字常常前后照应,彼此关合,有时看上去闲时一笔,却牵动半部情节,有的话语带有谶语或暗示性质,说明作者在落笔时一直胸中统筹全局、目光贯穿一直,所以读来叫人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阆苑仙葩,它的主体文字是北方白话,但又吸呐了一些文言文及其他多种文体的长处,有时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态的描摹,又从诗词境界中泛出,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小说中写入了很多的诗、词、曲、谣、联、赋、谜、令、方等等,真的做到了文备众体,且又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拟写小说中人物所吟咏的诗词戏话,都能按头制帽(茅盾的评价),一一符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和点性格特征点,真的做到诗如其人、语如其人,且维肖传神,各不相犯,足见作者具备超级的忠实模写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曹雪芹在作品中自述其创作过程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考证,增删前后故事情节的改动并不大,但具体文字上的出入却不少。由此大家可以依稀窥见作者为求得语言的精练准确,斟词酌句,呕尽了心血,正如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所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一般。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研究者前赴后继、摩肩接踵,多少人如痴如醉、心无旁鹜,作者、版本、思想、人物、语言、诗赋、风俗、建筑等每个研究范围都高手如林、大师层出,红学现已成为当今具备相当世界影响力的知识。单就语言艺术而言,研究的专著也汗牛塞屋。据第四辑《红楼梦学刊》统计,仅从1985年至2005年,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研究《红楼梦》语言的论文就近300篇;而1985年以前直至清朝,一些国学或是红学大师们如王国维、王昆仑、俞平伯、顾撷刚、周汝昌等有关的文章更是难计其数。在《百度》网页上,键入红楼梦语言艺术搜索,得到的有关词条有4万之多,这样来看《红楼梦》语言艺术的魔力和研究成就之一斑。
《红楼梦》是国内小说语言艺术的典范,是汉语言艺术的宝藏,对其语言的研究是永远没止境的,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红学界很关注的一个话题。面对如此一部洋洋洒洒、雄踞汉语言艺术塔顶的文学巨著,要想对其语言艺术作一番论述,远非我辈的资历底蕴和一篇本科学业论文所能及。本文只想就《红楼梦》语言艺术方面最为明显、读过或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能津津道来的特征作些粗浅探索。
1、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第一印象尤为重要。谈恋爱看对象这样,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亦是。描写一个人物,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登场,是第一印象。人物的登场,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多种多样,而《红楼梦》描写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神来之笔,无疑是国内古今小说中人物登场的一个顶级经典,不需要说读过《红楼梦》的人,就是一字不识的村妇野叟,都说上并能理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词。中第三回通过贾母淡淡地介绍,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位小姐等逐一在林黛玉面前亮相,都是简要描述外貌,然后作者是如此写的: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 这类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这样,这来者系哪个,如此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去。
这一点睛之笔,不只突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更显示出她在荣国府的特殊地位。对此甲辰本有侧批:此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此等非仙助即为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特独出熙凤一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也。
写一见三,甚至不写之写,是《红楼梦》常见的一种写人手法,这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简单的动作,甚至一两句语言,就能传达出人物的神思和韵味,让读者对被描写对象的心理、做派意会无穷。第六回王熙凤首次接见刘外婆,是如此写的:
只见凤姐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柱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盅。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如何还不请进去?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如何不早说。刘外婆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凤姐不接茶、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 这一连串的动作,不只写出了凤姐的外形,更写出了她的神情、气派,创造出一种境界,把王熙凤那种高傲、矜持、高深莫测的管家婆威严,与面对打秋风村妪的心理优势,刻画得淋漓尽致,叫人回味不尽。
《红楼梦》描写人物,总是将人置于很典型的场景之中,顽童闹学堂、协理宁国府、宝玉挨打、史太君两宴、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都很生动地写出了一个个现实的场面,让读者如临其境,如侍在侧。特别是抄检秋爽斋,不只写活了场景,更写活了具备政治家风范的刺玫瑰探春的凛凛威严,叫人掩卷将来仍战战兢兢,肃然起敬。请看第七十四回:
又到探春院内。探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探春冷笑道:大家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可以。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些东西我都了解,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珍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如何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如此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需要先从家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女孩家就如此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如何。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女孩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什么。凤姐见他如此,忙说:母亲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www.zlunwen.com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龄,叫你一声母亲,你就狐假虎威,每天作耗,专管生事。现在越性了不能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女孩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
面对王善保家的放肆的带有侮辱性的搜身,不可轻侮的探春将怎么样应付?读者好像还没来得及想好,只听得啪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这响亮的一掌,是浩浩正气、大快人心的一掌,是为人所不敢为的一掌。这一掌,不但打在一个当权者狗腿子的脸上,也打在那些摧残少女、禁锢人伦的上层统治者的脸上。这一掌,不只使大家感到目醒神惊,同时也让大家感觉爽心快意。这一掌,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就和颇有见地的自杀自灭论断一块,一直清亮地响在读者的耳旁。
女子中有的人更不是好人,有的女子做的某些事情也叫人反胃甚至不齿。如何把这类女子的恶言劣行写出来,让读者对她们有一个更全方位、更深刻的认识?曹雪芹不舍得直接贬斥这类女子,他使用了国内古时候史作家们常见的手法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寓褒贬于一字,让读者自己去评量。第三十一回当袭人在林黛玉面前故作正经时,林黛玉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一句话把袭人的伪装撕个精光。薛宝钗在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看来,真的是个十全十美的女孩,但作者认认真真地写了她对金钏之死、尤二姐之死、柳湘莲出走的态度和评论,毕现了她的冷漠与虚伪。
2、人物语言形神毕肖,按头制帽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指作者为作品中的人物设计的语言。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和流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由此,人物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比作者的叙述性语言更能获得逼真、直接的审美成效。《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每一场、每一句都经过了作者的精心设计,为作品的主旨服务;每一句对话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当时的环境,用茅盾的话说,就是按头制帽。鲁迅在《看书琐记》中说:高尔基非常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可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仿佛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中国还没那样好方法的小说家,但《水浒》和《红楼梦》的有的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怡红院的丫环小红是贵族家庭培养出来的投机捣鬼的能手,当上升的机缘突然意料之外即将来临时,她怎肯随便放过!第二十七回凤姐想使唤一个人去对平儿传话,小红便笑着跑过去,凤姐虽然不认识她,她却敢回答凤姐的话:要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任凭奶奶责罚就是了。她是携带什么样的一种开心、一种骄傲,犹如手提尚方宝剑,得意地冲过了其他人的阻拦,作者是如此写的:
睛雯一见小红,便说道:你只不过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弄,就在外头逛!小红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需要浇花儿,过1日浇一回。我喂雀儿的时候,你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小红道:今儿不该我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霞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不要说了,让他逛罢。小红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逛。二奶奶才使唤我说话取东西去。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
你瞧这一张嘴!你瞧这副得意相!她向凤姐复命时,说了如此一段话:
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起来了;平姐姐叫我回奶奶:才旺儿进去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平姐姐说,大家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大家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大家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人来讲: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几丸延年神验万金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大家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了去。
这一口气连珠炮式的十八个奶奶,只有小红能说了解,只有王熙凤能听了解,其他的所有听众、读者,都得捋一捋才行。这不只充分表现了小红的伶牙俐齿,而且把她擅长讨好钻营、一心附炎攀高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活灵活现。如此积极奔竞的人物,果然没被埋没,她凭借我们的才能和心计,终于如愿爬到了凤姐的身边。
甲戌本第十五回有一段批语,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这正是《红楼梦》人物语言的神奇处,也是令读者大长见识、增开眼界的地方。第三十九回刘外婆二进荣国府,与贾老太君有一段对话: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少岁年龄了?刘外婆连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龄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多大岁数呢。我要到这么大年龄,还不知如何动不能呢。刘外婆笑道:大家生来吃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大家也如此,那些庄稼活也没人作了。贾母道:双眼牙齿都还好?刘外婆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侧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类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类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刘外婆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大家想这么着也不可以。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伙都笑了。

这是一个贫贱而通达世故的乡下老妪,和一个富贵而有闲情的贵族老太太的唠嗑,准确地表现了两种身份、两种地位和两种性情的差异,可谓形神兼备,维妙维肖。
对于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与小性,特别是贾宝玉与别的女生好的时候,书中多次借用人物语言进行刻画:第八回宝玉听宝钗的话不吃冷酒,黛玉立即明里指责雪雁,暗中借题发挥: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如何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第二十二回宝玉看戏时听宝钗讲《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黛玉很大不满,巧借戏名,讽刺得十分文雅:安静看戏罢,还没有唱《山门》,你倒《妆疯》了。第二十八回当宝玉问黛玉为何不拣他的由贾元春从宫里赏出来的东西时,黛玉脸一撂: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能宝女孩,什么金什么玉的,大家不过是草木之人。当宝玉看宝钗的红麝串子感觉宝钗肌肤丰泽、酥臂雪白不觉发呆时,黛玉立即杜撰一个故事进行嘲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难怪第八回李嬷嬷感慨:真真这林女孩,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薛宝钗则恨得牙痒: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恼不是,喜欢又不是。
金玉良缘是林黛玉一把沉重的精神枷锁。她在日常处处设防,尖牙利嘴制造了不少不应有些矛盾,以致深陷其中不可以自拔,生命最后一每天被消损。曹雪芹借林黛玉的嘴巴深刻地揭示出这个既是社会又是性格的悲剧,给后人以警策。
《红楼梦》中的人物,有些是同一种类,有些是成对出现。怎么样通过语言描绘出同一种类人物的区别,相犯而不犯,历来是小说文体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之一。《红楼梦》无疑达到了这种境界!在人物语言上,同是小姐,林黛玉机敏尖利,薛宝钗圆融平稳,史湘云爽快坦诚;同是熟女,秦可卿柔和,李纨无味,王熙凤则机智泼辣诙谐;同样爱挖苦、讽刺人,黛玉语言含蓄,晴雯则用词直露。所以《小说词话》称赞:曹雪芹所著《石头记》,同处能异,自是名家。
除人物对话、内心独白外,《红楼梦》还很多运用抒情言志的诗词曲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追求,书中每一个人物的诗、词、联句,都和他们的对话语言一样具备鲜明的个性。
同是咏白海棠,宝钗与黛玉有明显不同,一个含蓄庄重,一个风流别致。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是宝钗自写身分,反映了她严守封建礼法,不愿越雷池半步的生活态度。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等,可以看出宝钗喜欢素洁无华,对生活永远维持着冰雪般冷漠的态度,装愚守拙,罕言寡语,并以此博得贾府上下的交口称赞。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香,则表现了黛玉的聪明智慧,有着超尘拔俗的咏絮之才。史湘云所吟又是另一种风格:清爽、疏朗、洒脱。也宜墙脚也宜盆,赞美了白海棠随地而宜的特征,又是湘云乐观放达性格的自我写照。
同是咏柳絮,林黛玉吟得凄恻、悲愤、缠绵,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哪个舍哪个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则看上去得意忘形,踌躇满志。好风凭着力,送我上青云!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这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表现出她们思想与性格的尖锐对立,从而使她们的性格特点特点看上去愈加鲜明、突出。
而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句至要紧处史湘云的寒塘渡鹤影、林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两句诗十个字,多深境界,多少真情!上百年来,多少《红楼梦》的读者不只赏析、叹息于两位美女各自用一句凄美绝伦的诗道出了我们的命,而且也从这两句诗中形象地听见了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个流于飘零或遭际堪伤的少女们的心声。
3、遣词造句精彩准确,富有神韵
《红楼梦》语言方法的运用,与国内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有密切关系。国内古时候的诗歌创作,特别讲究琢字练句,为了选择或创造一个适合的词汇,作家总是花尽心思。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莫泊桑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以表现它。
《红楼梦》在谴词造句上,真的达到了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的境界!
第三回林黛玉进了贾府,王夫人让凤姐拿出两匹缎子给黛玉裁衣裳,凤姐说:我倒先料着了,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低头不语。王夫人从来难得一笑,低头、不语,淡淡一笔,简洁精确,大有微意。凤姐是王夫人的家侄女,又是荣府的当家婆,王夫人明明了解她是在撒谎,是在做人情卖乖,但不说破,笑而置之。既显示出作为姑姑对侄女的宽容,也隐隐揭露了凤姐的虚伪。
第六回刘外婆一进荣国府,七转八折,好容易得见平儿并盼到凤姐回房,于是携带板儿下炕,至堂屋中间,周瑞家的又和他咕唧了一会子,方蹭到这边屋内。一个蹭字(有些版本写作彳贞字),毕现了一个进城告穷打秋风的农村老太的小心兢兢,寄寓了她老人家此行的多少期望。
第八回当贾宝玉和薛宝钗正在互认通灵宝玉和金锁,笑语声喧时,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去。摇摇二字,既鲜明生动,又准确形象,如烛焰轻轻飘逸晃动的样子,用在林黛玉身上很传神,活画出林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形象和神态。脂砚斋旁批曰二字画出身。有些《红楼梦》版本将二字改为摇摇摆摆,靠!这不成了刘外婆。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亲到怡红院阅人,和宝玉同一天过生日的丫鬟蕙香生得十分水秀。水秀二字,何等奇绝,多少娇态包括其中!给人以清秀如水,晶晶亮,透心凉的艺术美感。
如此精彩准确、富含神韵的遣词造句例子不胜枚举。曹雪芹擅长从种种一样的词语中挑选出最准确、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达到传神的艺术成效,真可谓于细微处见真功夫!
4、比喻运用贴切形象,清爽工丽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在适合的地方,文学需要精辟的比喻。在文学作品中,贴切、鲜活、高雅的比喻,总是能起到折射事物的本质、反映人物的神髓、表现作者的好恶、揭示肯定的道理等用途,使作品更增艺术性和美感。就《红楼梦》而言,比喻无疑是其语言艺术花圃中一朵绚丽的极品。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最大、最深的隐喻。小说第一回的总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哪个解其中味?其实是作者真实的内心独白。第二十九回荣国府到清虚观打醮,其中有一出戏《南柯梦》,因是在神前点的,贾母虽有不悦也只得听了便不言语。南柯一梦,梦醒后孤灯一盏,梦中种种功名荣华都如云烟,这直接指向了小说的主旨问题。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了一番话,其中有一句树倒猢狲散,实质上隐喻着封建社会势必崩溃的主题思想。因此《红楼梦》可以看作是一部描写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悲壮史诗。
封建家族灭亡是什么原因,第七十五回曹雪芹借探春的口揭示出来:一个个乌眼鸡似的?恨不能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乌眼鸡相斗,你死我活。这个通俗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贾府内部主子与主子之间、主子与奴才之间、奴才与奴才之间尖锐而复杂的矛盾纷争,这是贾府衰败的要紧内因。
这样形象的比喻,贾宝玉的腹中也不乏, 他这一下去,就同一盆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这是第七十七回晴雯被逐后,宝玉对袭人说的一段话,这句话饱含了宝玉对含冤负屈的晴雯的无限深情,他将晴雯比喻成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很鲜嫩,漂亮可爱,却被送进了猪窝,美丑相形,对比鲜明,形象地比喻美将被毁,突出了晴雯正受摧残并将被糟蹋至死的悲惨命。
《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比喻更是起着举足轻重有哪些用途,它使被描写的人物看上去愈加前凸后翘、逼真。 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这是第五十二回平儿为掩饰坠儿偷虾须镯的丑事而对麝月说的。作者通过这个比喻,不只说明平儿不让麝月告诉晴雯此事的原因,而且进一步刻画了晴雯纯朴、耿直、刚烈、嫉恶如仇的性情,读过《红楼梦》的人,没不对晴雯那爆炭般嫉恶如仇的刚烈性格,留下深刻印象的。第六十五回大家从小厮兴儿口中来看看探春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三女孩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喜欢的,只不过有刺戳手。玫瑰花有着政治家、改革者的壮志和才情,有着坚持原则的斗争精神,我凡是是个男性,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她不只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而且为了捍卫封建家世的利益,甚至连亲生妈妈都不惜刺伤。作者用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喜欢而又有刺戳手的比喻,把探春那既叫人敬又叫人畏的复杂性格,刻画得清雅工丽,叫人过目难忘。同样,袭人是没嘴的葫芦,李纨竟如槁木死灰一般,迎春浑名叫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呦一声,王熙凤辣子、猴儿、霸王似的一个人、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平儿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这类比喻很贴切,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起着尤为重要有哪些用途。
《红楼梦》还擅长用简洁明快的比喻来揭示某些复杂深刻的道理。林黛玉说凡是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个比喻到今天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主席就曾借用过这个比喻来形象说明当时国际形势的特征。其中想来有个翻过筋斗来的,比喻觉悟的过来人,不只形象,而且隽永,给人以不尽启迪。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铙钹三千,就写出了处置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红楼梦》的比喻俯拾皆是,不拘一格,出神入化,这类比喻看上去手到擒来,不雕不饰,其实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设计安排,是作者丰富生活经验和深厚艺术素养的外现。《红楼梦》的比喻为其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进步起了不可磨灭有哪些用途,不愧为其语言艺术的明珠。

AD位1

相关推荐

高山仰止,可望难即,满天神佛何处觅指是什么生肖,精准解答精准落实

传统文化

法相千变,形形色色,近在眼前人不识是什么生肖,精准解释落实

传统文化

何处飞来鸿双影代表最佳生肖,解释词语落实释义

传统文化

”无可非难”指最佳生肖,释义词语落实解释

传统文化

一言之词五可中,码有码路三四条的最佳生肖什么,解释释义落实词语

传统文化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站在隋唐遗址的怀念

下一篇: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