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设计 > 化学教案设计 >

《化学能与电能》探究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网友分享 182489

分享

  教学流程图

   

   

《化学能与电能》探究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化学能

与电能

课 型

复习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本课程以化学电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视频作为引入,引起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相关知识点复习的热情,并以此为线索,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在问题――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适当拓展课本知识,以学生探究实验形式探究原电池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整个过程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创设

情景

引入

 

【多媒体】化学电源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与工作原理。

 

【引入】化学电源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有许多优点。

 

【倾听】

 

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自主评价能源优缺点的观点。

环节2

激发学生

思考

寻求探究思路

 

【设疑】如何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推进】现在带这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实验入手,同学们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仪器与药品,自己动手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同学间讨论】

 

 

通过自己的分析形成概念,自主的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的设想。

环节3

探究原电池的原理

【探究实验1】以铁片、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无水乙醇、电流计等为材料,探究构建原电池的条件。

 

【教师巡视】从电极的选择,电路

的连接,电流的检测等角度引导学

生自主组装装置。引导学生自主归

纳构成原电池必备的条件。

 

【小结】

实验成功可能的组合有

实验装置

实验

现象

能否构成原电池

Fe-Zn

Cu-Fe

Cu-Zn 

C-Fe

C-Zn   +H2SO4+  电流计

 

电流

计发

生偏

 

 

 

电流表指针偏转→有电流产生→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如何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提问】大家总结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思考、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记录】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讨论、设计、构建实验装置。

 

【组内交流、讨论、分析原电池的原理】

 

 

【总结、回答】

构成原电池需要4个条件:

(1)必须有能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有活动顺序不同的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作为电极材料;

(3)电解质溶液

(4)电极、电解质溶液、导线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电路。

培养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力。层层深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型。

 

 

 

 

 

 

从实验现象抽象出现象的本质的能力,从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

 

 

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的原理,使学生丢原电池有完整的理解

环节4

知识应用

 

【过渡】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了原电池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道练习?

【例题1】以下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拓展】

(1)在以上的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如何?

(2)你能否写出这些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学生活动),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动画模拟】原电池中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与内电路离子移动方向。

【指导书写】

负极(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设疑】原电池正负极如何判断?

     

 

【自主思考后,组

内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

1.各学习小组独立完成练习,派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集体判断学生代表书写的正误,指出典型错误,进行指正。

 

【思考、交流、讨

论得出结论】

【结论1】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书写的一般规律为:负极直接失去电子,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获取电子

【结论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以电流计判断:指针偏向的一极为    极,指针偏离的一极为负极。

(2)以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3)以反应类型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正极。

 

培养学生处理化学事实的能力。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环节5

理论与实践联系

 

【过渡】那么如何根据原电池现象来判断金属活动顺序呢?

 

【探究实验2】有标号为(1)(2)(3)的三种未知金属,利用稀硫酸、导线、电流计等原材料你能否判断这几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教师巡视】

从装置的构建,原材料的选择等

角度引导学生自主组装装置。引导

学生根据原电池反应现象来判断

金属活动顺序。

 

【小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金属两两相连与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电流计发生偏转

 

通过电流计发生偏转方向, 可判定

活动性(1)<(2)<(3)

 

【展示习题】

【例题2】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

 

【思考、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记录】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讨论、设计、构建实验装置。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个小组代表给出结论】

通过将未知金属两两构成原电池装置,根据装置中电流计偏转方向了来判断金属正负极。电流计偏向的为正极,偏离的为负极,作为负极的是活泼金属,作为正极的为不活泼金

 

 

 

 

 

 

【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回答】

本题需要将金属两两比对,X能把Z置换出来说明活动性:X>Z,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说明活动性:Y>X,所以C正确。

 

将习题册上理论化的知识变化为实验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去将已有知识应用的实际中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渡】那么原电池反应速率与普通反应速率有什么区别呢?

 

【探究实验3】小明和小勇两位同学准备在实验室收集一定量的H2 。小明采用的是纯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案,小勇的方案与小明类似,只是实验的过程中他却向溶液中滴加了几滴硫酸铜溶液,称这样反应速率更快,他的做法和结论是否正确呢?试用实验来证明。

 

【教师巡视】

【小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结 论

①Zn+稀H2SO4

② Zn+稀H2SO4 +几滴CuSO4

 

② 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①更快

 

Fe, Cu构成原电池可以加快负极反应的速率

 

【例题3】如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③②④①

 

 

 

【重复试验】

 

 

 

 

 

 

 

 

 

 

【一个小组代表给出结论】

小勇的实验方案中,锌将铜置换出来,构成铜锌原电池,本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更快,说明原电池反应确实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学生一般会对这个实验提出质疑,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原电池反应确实能加快反应速率,加深学生做题的印象。

 

【介绍】化学电池的发现史

 

【倾听、思考、体会】

 

了解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课堂自我评价】

内容

原电池

定义

 

形成条件

 

如何判断两极

 

电子流向

 

 

【反思与交流】

 

【独立完成课堂自我评价】

 

 

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回顾知识的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反馈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

 促进学生的提升

 

【作业】完成学案练习

 

独立完成

 

巩固提高

 

化学能与电能复习

 

 

 

 

 

 

 

 

 

 

AD位1

相关推荐

”无可非难”指最佳生肖,释义词语落实解释

传统文化

今期猪虎龙出特,四十结伴九难寻是猜一最佳准确生肖,释义落实成语作答解释

传统文化

时望所归代表什么生肖,猜打一最佳生肖解释释义词语

传统文化

2025年全国部分省市小学及初高中寒假校历(必看)

动态要闻

2025年河南多地期末考试时间(必看)

动态要闻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教学设计]化学与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

下一篇:[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