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网友分享 228746

分享

“jinchengpl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外语课堂中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主要来源。可理解性输入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教师应给予重视。文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运用输入理论提高教师话语、促进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话语 输入理论 可理解输入

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组织课堂的工具。西方语言教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系统、深入地观察课堂。20世纪80年代后期涌现了大量描述外语课堂的研究方法。90年代,对语言课堂中的教师用语有了更细致的研究。国外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话语的数量和类型、教师提问以及反馈和纠错等方面;国内近几年的研究关于教师话语数量方面的文章较多,但从其质量方面分析的`文章较少。就英语教学而言,近年来国内与西方已逐渐接轨,但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强调以内容和结果为中心,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英语语言课堂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但是教师话语尤其是教师话语的效率没有引起重视。

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提出“输入假设”理论。克拉申[1]认为,语言学习者可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他认为学习者是按照一种自然顺序对那些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结构经过理解之后习得的。克拉申把可理解输入定义为“i+1”,“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或能力,语言学习者接触到适合自己能力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克拉申强调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而且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只有学习者具备可理解的输入,才能变成语言吸收,促进外语学习[23]。

基于输入假设理论,我们不难得出启示:传统的教学习惯需要改进,教师话语输入质量有待提高。克拉申指出,“最好的也许是唯一的教授外语的方法就是提供可理解输入”。笔者也根据实际教学总结出如下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1)教师可在向学生介绍教学单元内容的过程中,使用调整简化教师话语的方法,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将授课内容讲授给学生。教师要提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材料,并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课上与学生讨论,检查学生的读后收获。通过这种方式语言输入就带动了语言输出[45]。

(2)多媒体教学式的输入是现代的教学方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powerpoint”课件的制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话语转为可理解输入。网络的特点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如国外风俗习惯、历史、歌曲、电影等等。提供的输入材料一定是略高于学生当前水平的,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67]。

(3)建立多功能语音实验室同样也是增加教师可理解输入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应抓紧课后时间。多功能语音实验室课余可为学生提供阅读英语小说、杂志,听英语磁带的空间,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各种各样输入的需要。

总之,英语教师需具备输入假设等相关理论的知识,以促进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 Longman,1985:78.

[2]Kasper,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68.

[3]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J].外语教学,,27(3):69.

[4]沈育英.外语课堂教室话语研究现状与展望[J].USChinaForeignLanguage,,(2):74.

[5]张 兴.谈输入、输出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9):74.

[6]马 颖.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1(6):71.

[7]赵丹丹.如何培养英语阅读技能[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91.

篇2: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及耐心是极大的考验,因此,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英语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中往往缺乏耐性及兴趣,这就在客观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在小学英语学习中采用情感教育可以充分克服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心理困难。

在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一般对学生的自我态度的变化较为关注,对于小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方法的教学,选用科学的方法、恰当的手段,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融入情感教学对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1.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融入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育中融入情感教学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已经势在必行,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所在,也是充分渗透我国教育中以生为本的理念,更是小学生今后发展中成长的有力措施。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心理素质是需要双达标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必然要保证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增强学生学习欲望的有力手段,是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的有力保障。

2.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的融入和渗透策略

2.1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英语课堂中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应当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配合者,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地发挥积极性及主动性,最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渴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学习“Is this your...?Yes,it is.”“No,it isn’t.”这一句式时,教师可以事先收集学生的物品,然后对集体进行提问:“Is this your...?Yes,it is.No,it isn’t.”学生需要找寻自己的物品的时候,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更加自觉地接受新的知识。

2.2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沟通的活动,师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知识的传播与接收,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我国当前素质化教育的大环境下,师生关系的融洽建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是教育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和学生做朋友,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及优缺点要明细洞察,对于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要加以正确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沟通是必须具备的技能,师生之间的沟通需要融入爱与情感,在一定层面缓解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抵触心理,真正打开学生学习英语的心扉,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2.3利用分组教学,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在成长中沟通对象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小学生在沟通中就会出现羞怯心理,严重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小学英语这门语言课程需要多说、多练,为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缓解学生之间不熟悉等问题,可以进行小组分配学习,小组学习人数相对较少,可发挥空间相对较大,这样可以在沟通过程中克服学生的沟通障碍。教师还可以进行英语朗读比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听力水平,同时利于克服学生的心理羞怯障碍。

2.4不断加强交际,增加交际训练。

语言就是用来交流沟通的,英语语言学习最终应当落脚在语言交流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应仅局限于句式中和书本上。因此,教学中应当对小学生的基本状况予以明晰,逐渐摆脱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环境及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将学习环境营造成为轻松愉悦、活动生动的,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交流性。通过交际的增加,学生的情感逐渐丰富,在交际中赋予更深层次的情感教学,更好地寻找学习英语的乐趣所在。

2.5利用情感教育,强化整体英语学习的效果。

情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渗透成功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用心、用爱小心翼翼地浇灌。例如,对于英语单词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默写、背诵,周而复始地重复,通过重复加强记忆,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但是学生被动接受,毫无情感,在今后英语中效率就会很低。对于学生学习记忆力的培养,可以灌注情感教育,每一个语言都有其固有的文化背景,每一个文化背景必将是五彩缤纷的,英语的文化背景也不例外,尽管小学英语学习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但是仍旧可以通过英语本身的文化理念充分渗透,将一些英美文化现象融入教学中,如在晚饭、午饭、早饭的教学中,将英国的饮食文化融入其中,通过饮食的诱惑,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情感,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教育,需要从小学做起,在学生的思想中渗透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情感作为学生的一个思绪,在英语教学中加以渗透,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一大趋势和必然发展方向。尤其小学生思维处于原始形成期,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充分融入情感,学生对英语教学就会有一种自主性,在今后学习中就会更加主动。

参考文献:

[1]李彤彤,马秀峰,张明娟.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01:90-93.

[2]谢思远.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2:143-144.

[3]瞿燕.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02:37-39.

篇3:浅谈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也是新课程对于小学英语提出的五维目标之一。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将情感教育理论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成为了当下学者热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小学英语课程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因此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课堂情感投入和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积极性。如果学生长期感到教师对自己冷漠和忽视,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学校的热爱。相反,如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积极的情感教育,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来引导学生热爱英语,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延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将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理论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和温暖,从而更加坚定其努力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师生共同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成果。

二、应用情感理论,丰富教学课堂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首先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教师情感的投入,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师在学生心目手中的地位崇高而又神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情感教学理论是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使学生倍感温暖,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情感教育使学生愿意和与教师互动交流,从而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教师的称赞和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积极地评价,而对于回答错误或胆怯不敢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利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应用情感教育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形式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情景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通过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使学生根据实际场景中的需要组织语言,触景生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快乐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比如在第三单元课文“Asking the way”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市街道场景,然后设置一个小故事如游客迷路、小朋友指路的模拟问答。游客询问“Where is the way to the park?”小朋友回答,“Go straight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让几位学生模拟表演,从中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和语句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扮演角色模拟表演。这种方式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用生动幽默的英语词句与学生进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知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情感教育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概念,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深入探究知识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使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知识更加深入地探求,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为了使教师充分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过后应当进行教学评估。情感教育理论的应用使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熟练掌握语法的应用技巧,对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具象的理解,使学生将现有知识和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于现有的知识结构有着更加深刻地理解。

小学英语教学应用情感教学理论,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没有情感教学理论的应用,小学生很可能由于英语课程的单调枯燥,而丧失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日后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情感教学理论走进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大有必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情感因素,使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热爱英语,学好英语。同时,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4: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入,英语这门语言渐趋全球化。近年来,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这门语言课程,已在小学教学中开设了英语课,可英语与汉语毕竟存在很大的差距,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汉语外的语言时难免产生困惑、厌恶等心理反应。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必须要有一套适用于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为此,情感教育理论这一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它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情感、归纳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性的帮助。

一、情感教育理论应用现状

1.教学观念偏离

新课改的实施推进使教师也学习了新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与调整,但这些认识与转变多停留在表面上,还没有形成主观内在的自觉行为,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以教师为主体,重视课堂上传授知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常常被动接受知识,使教学课程枯燥乏味。

2.应试教育影响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与学生都十分看重成绩分数,这势必会产生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严重违背了教育宗旨与平等原则。过分重视成绩,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将升学与考试作为衡量教学的标准,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中心就偏离了轨道,这会对教师素质与知识结构的提高产生直接影响。

3.知识水平制约

英语情感教学在开展之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与需求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为他们传授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情感的启蒙者,必须要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与平等的'心态。在目前,受多方面条件限制,部分教师无法满足情感教学的条件。此外,教育机构受传统教育观念与环境影响,并不重视英语情感教学,使教师与学生缺乏正确的观念作引导,阻碍了英语情感教学课程的发展。

二、情感教育理论的具体应用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传授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教师要学会角色转变,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优势、劣势,与学生做朋友,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与回应,并积极参与其中,切身体验学生的感受,以便掌握课堂动态,开展下次的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上或课堂下,教师要多听取学生意见,弥补不足,及时调整。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用耐心与爱长期浇筑,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呵护学生,才可以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环境条件、地区差异、智力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种种影响,学生所呈现出的学习状态也是大相径庭。由于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制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此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常会对学生做出“好坏”之分,这不但会加大教学难度,还会对学生心理情感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使英语教学更加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要以平等的目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不以学生接受知识水平的好坏而产生个人好恶,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从而在情感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

3.利用情感资源教学

语言是传递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它與情感色彩紧密相连。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情色彩,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与之相反,若教师的语言多含有good,welldone等具备感情色彩的词汇,会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性,并影响学生的语言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借助实物展开教学,最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从情感上更好地接受。如,在进行英语“时态”讲解时,可借助钟表提问:“What’sthis?”然后调整时间,分别讲解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及将来时态,这样学生可以从情感上真正地理解。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教育目标已转向全球化发展的情形下,必须将情感教育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是学生的情绪,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识水平还未发展成熟,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李吉海.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1):261.

篇5:解析ESP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解析ESP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对外经济业务不断增多,对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必然要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英语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会发现自己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应试技巧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英语应用能力极其有限,因此出现高校英语教学与社会英语人才需求错位的现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个现象高度重视,教育部颁发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基础,更要注意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所以,如何有效开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培养出既有会计专业背景,熟悉国际会计惯例,又能使用外语进行熟练专业交流和沟通的人才,应是高校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将来的专业领域进行交际的能力。会计专业英语属于ESP。ESP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历经半个多世纪,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秦秀白教授提出的ESP教学的三大指导原则———真实性原则、需要分析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比较适用于高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是其第一大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数千名会计从业人员。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学院为大二会计专业学生开设了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作为学生基础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的扩展和延伸,并设定为必修课、考试课,采用任课老师自编教材 《实用会计英语》,目的是使学生对会计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提高处理涉外会计业务的能力,为今后就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是存在一些普遍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等,因此我们认为运用ESP理论进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研究非常必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即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谈谈ESP理论及其相关原则在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ESP教学的灵魂。秦秀白教授指出: “教材内容要来自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练习设计和课内外教学活动都应体现专用英语的社会文化情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采用的是本校任课老师自编教材《实用会计英语》。该教材贴近实际,以真实案例为载体,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用英文编写的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实际操作,以此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实际能力。教材中许多材料都来自实际企业,如月亮旅行社、卡克公司等。实训环节中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更是来源于实际工作。这样,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实际的企业资料,营造出一种企业财务科的做账氛围。因为是自编教材,可及时进行修订,保证了教学与社会最及时的沟通和接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的变化,并满足不同企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不同版本教材业务上的雷同。

真实性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企业英文材料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还体现在听、说、写等诸多技能的训练上。 “真实的学习任务”也是体现ESP教学真实性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规范要求很高的工作。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实施 “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组建校内实训中心,创建校外实习基地,旨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因此,会计英语课程的各个环节都是真实的,使用真实的书面和口头材料,训练真实的语言技能,培养真实的交际策略———一句话将真实性贯穿于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的培养之中,而唯有 “真实的语篇”和 “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体现ESP教学的特色。

2.需要分析原则

需要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目标需要分析和学习需要分析。会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需要分析,主要是分析会计专业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交际情景,即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具体工作。学习需要分析侧重分析会计专业学生在英语方面缺乏哪些技能和知识,在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哪些英语技能。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几种:进入国企或外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会计工作;进入政府相关机构当公务员;进入学校当教师;报考会计专业的 “专升本”考试,继续学习深造等。这是目标需要分析。

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是掌握一定量的英语专业词汇,阅读英文的学术和专业文献,用英语处理财会业务等。因此,在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常见会计学术语的英文表达,并能熟练书写、运用这些术语;了解英语语言环境下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编写或阅读相关英语方面的凭证、账册、报表、报告等;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正确理解和翻译英文会计文献,了解国际会计事业的最新发展,从而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3.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ESP教学强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活动,关注的是语言学习。真正有效和可行的ESP教学途径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语言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在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会计学术语的英语语言特点,了解英文会计文献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域特征、篇章结构和体裁特征等;另一方面,则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教会他们运用会计学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掌握会计英语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教师在开展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时,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专业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可设计相应的词汇游戏、比赛、小组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归纳阅读的英文会计文献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域特征、篇章结构和体裁特征。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场景,制定任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专业英语为目标,使学生不仅能看懂英文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而且能操作运用,编写相关的英语凭证、账册、报表、报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回答问题,开展讨论。由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模拟相关的业务场景,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学生自导自演,自己设计英语对话。这样,学生在学完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后,不但能阅读、编写专业会计凭证,还能就专业问题与外方人士进行英语口头交流,用英语回答相关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沉闷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书面操作和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取代一般用途英语,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已经成为英语教育界的共识。高职院校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ESP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会计英语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促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篇6:学习动力理论在高校经济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学习动力理论在高校经济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动力理论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己成为经济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在正确理解学习动力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实际,可研究大学生经济学英语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和学习动力理论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经济学英语课程产生学习动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力;高校;经济学英语

教育心理理论认为,学习动力是在个体学习心理系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动力性、结构性、生成性、系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该合力引发、维持并强化主体的行为过程,直至达到目标。学习动力系统由认知系统、行为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其中,认知系统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等认知活动的内部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学习中的智力潜能。行为系统是由行为、行为结果的评价和习惯等因素构成的外部执行系统。而动力系统则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和调节系统,它影响学生的知识、思想、行为和信念的转化过程。

学习动力有目标引力、内部驱力和情境动力三种形式。目标引力是学习目标对大学生的诱引倾向,其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因素表现出来。内部驱力由学习者获取知识,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需要引起,并推动学习者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学习行为的内部激起状态。情境动力是由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外部情境而使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倾向,其主要以奖励与惩罚形式表现出来。

一、研究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教师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效率。第二,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业成功,能维持和加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第三,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通过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

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由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构成。第一,轻松感。学生在轻松的时候,思维就会变得迅速敏捷,这加速了知识的接受、加工和结合的进程,知识也能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第二,愉悦感。愉悦感是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不知疲倦,思维机制也会加快运转,知识也会很快被吸收。第三,新奇感。新的教学信息,新的教学方法,新颖而又有启迪的教学模式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最有利于接受知识。第四,成功感。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进步,如能及时得到肯定,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功感,使他们看到自己努力得到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和进取心。

三、学习动力理论在高校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案

为了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提出适当要求,建立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

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经济学英语学习的效率。第一,难易适中,突出自主。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适中,并且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预想自己可以实现,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并结合教学的要求来建立这样的目标。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具有自主性,要出自学生自愿,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安排。在学生自主动力作用下,学生会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而不需要外力的督促和控制。第二,重视过程,注重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的确立,要以经济学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本身为重点。该过程激发直接学习兴趣、指向性明确,没有中间环节。这种学习目标一经建立,就会产生强大的行为动力,并伴随着一种自我愉悦感。第三,目标转化,动力内化。一般情况下,学生怀有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因此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共同的经济学英语学习任务,形成群体性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当利用群体性学习目标的间接动力激起学生投入到经济学英语活动时,教师应适时的引导他们理解学习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在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经济学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法来培养群体性学习目标。

(二)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学习活动被激发起来后,需要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加以维持和加强,以保证学习过程的坚持性和效率。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自信心。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体验成功与进步,促进学习动力的加强。经济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学习过程、寻求学习策略,保持学习的动力。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经济学英语学习内容,克服课堂疲劳心理

教师在安排经济学英语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或在学生产生疲劳心理、兴趣开始转移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使学生接受新的刺激,重新兴奋起来,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用灵活多变的经济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正反辩论、单独发言等,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方式也要灵活变换,使他们始终处于新鲜的刺激中,大脑不易产生疲劳。第二,掌握“逗引”的教学艺术。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巧妙的问题逗引学生去深入探究教材,领着他们去领略无限风光。“逗引”能迅速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逗引”还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选准“逗引”的时机和突破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想。第三,掌握教学幽默艺术。教师要擅长运用活泼的、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将教学引向成功。幽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有效。尤其在学生进行了一段强度较大的学习之后,大脑很容易产生疲劳,这时如果能适当地动用教学幽默,不时给人以轻松愉悦的笑,就能保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增强学习兴趣。实验表明,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最深刻。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其注意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确保学习任务高效地完成。

(四)优化经济学英语学习环境

系统论认为,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两方面协调,可以使系统在原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发挥更大的潜力,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效果。因此,对经济学英语学习动力系统的开发要重视其外部环境。经济学英语学习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际环境。第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学校设施、经济学英语教学设备及有关学习资料等。教师要利用高校的物质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发挥校园设施的影响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和校园景点的布置,来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激发学生经济学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其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学英语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把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视听信息合理地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的良性转化。第二,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指的是经济学英语学习之外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实际影响的一切校内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等。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构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和氛围。其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构筑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的班级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形成健康的情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第三,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在经济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关系。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经济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能陶冶学生的品德。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加强学生的情感动机,直至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其二,经济学英语教师的精神风貌能满足学生快乐求学的需要。经济学英语教师良好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质能使学生的心理中包涵更多的崇师、敬师和亲师的理智情感。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吴光林.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陈锋.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8).

[5]张敬国.学生学习动力初探[J].教育探索,,(2).

[6]陈虹.让“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动力[J].北京教育,,(6).

[7]陈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7).

篇7:研究理论在英语教学的应用论文

研究理论在英语教学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外语教学模式的主导理论,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促使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社会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对外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的英语教学改革,也是朝着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方向发展的。外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指导外语教学工作的理论基础是语言教学理论,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无疑对英语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不断深人研究的结果,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一个突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刺激一反应被动地从外界转移而来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起来的新的知识意义,同时学习者要在完整的、真实的环境中积极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参与帮助下,掌握其单独学习无法领会的概念和思想。川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建构和对其理解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信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意义的灌输者。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学生是自我控制的知识建构者,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对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把人们的观念从“知识是一种产物”转向“学习是一个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示范者和咨询者、教学进程的监控者、教学结果的评估者及教学效果的研究者。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该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突出自主式的学习方式

自主式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核心。自主学习(learnerautonomy或autonomouslearning)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要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来掌握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出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答疑辅导,给予个性化的学习帮助。因此,在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是学习中的计划者(planner)、调控者(monitor)和评估者(eval-uator),而教师也由传统教学法中的知识源泉(thesourceofknowledge)或知识的传播者(thedissemi-natorofknowledge)、灌输者(theimplanter)逐渐变成了管理者(administrator)、组织者(organiz-er)、激励者(catalyst)、帮助者(facilitator)、咨询者(consultant)、诊断者(diagnostician)、指导者(guide)和学习典范(modeloflearning)。

(二)借助多媒体网络教育手段创建最佳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强调真实的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通过这种在完整的、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建构起新的知识意义。而就学习环境而言,英语在我国仅作为一门外语来学,而非作为第二语言来学,所以我们缺乏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或地区那样的语言环境,并且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也不允许我们在短期内营造出那种语言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手段无疑是改善英语学习环境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计算机辅助下的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教学资料以视、听、觉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图文声并茂,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是一种兴趣教学,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并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交流任务,从而实现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语言交际的积极参与者的转变。而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极富弹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心中通过校园网随时随地开展英语学习,并且能够下载或打印各自需要的学习资料,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借助于机辅英语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多媒体独立完成,因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起一些学习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这样,通过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形式来实现语言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要提高听、说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改善学习语言的环境。除了上述借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来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语言学习的社会环境。所以,还需要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调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使得英语真正成为自然、必要的获取信息的手段,给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提供一个多维的语言环境。有了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听、说能力自然也会得以提高。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当好管理者、组织者、激励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同时要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起好学习英语的典范作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对开展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便利条件,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大量的语言资料学习和语言信息的输人任务留待学生自己去完成。这种学习方式要得以顺利有效地运行,最关键的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即一定的语言认知能力。这些要求对于语言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控能力差,缺乏英语学习自觉性,对英语学习又没多大兴趣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特别是那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教师如何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也提出了挑战。因为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担负着课堂教学设计和向学生课外学习推荐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的责任,同时还应担负起监督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任务。作为激励者和帮助者,面对学习积极性差、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现实,教师们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责任。只有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了解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接触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料和进行大量的语言信息输人,机辅教学手段才会发挥出其特有的优势,也才能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目的。

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式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学生各自的学习实际,帮助他们制定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确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真正领会英语学习的规律,对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尚未形成正确的认识,即学习态度有待改进。多年来,传统的英语教学和社会因素或多或少地在英语教学中导致了应试教育及只求获取合格证书的功利性学习动机,使得英语教学成了通过考试的工具和求职的“敲门砖”。这种功利性外语学习动机使学习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成为语言知识和考试结果,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被忽略。此,在学生自主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起积极的学习动机,明确真正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目的。

由此可见,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手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在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多媒体网络教育手段的引入使得教师和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学生在网上查找到的知识及其意义,有许多对老师同样是新鲜的,因此许多问题的讨论成为开放性的,既不能设定结果,也不可能预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地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汲取更多的信息,发展更强的洞察力,站在较高的层次来引导好学生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其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篇8: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利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该理论就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思路.

作 者:周愈璋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G420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设计  

篇9: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thesis analyzes cognitive mechanism of metaphor at first and finds that metaphor has strong cognitive power and that metaphor cognition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lso a kind of cognitive activity after discussing acquisition mechanism of English learners. Based on these discussions,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ow to apply metaphor cognition theory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especially vocabulary and culture teaching.

作 者:左景丽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陕西理工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陕西,汉中,723000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2(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metaphor   cognition   mapping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篇10:标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标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标记理论是当今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目的是通过分析语言各子系统中的标记现象来建立语言的标记模式.Eckman提出的标记差异假设把学习的`困难程度和领域与语言间的差异和标记程度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现象.本文通过标记理论在综合英语中的应用总结分析出学生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容易出现的错误.加以解释并提出对策.

作 者:王瑜 张军燕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标记性   标记理论   标记差异假设   语言迁移  

篇11: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充满信心

人与人的交往中,存在相互之间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对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期待就是一种信任,是人的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积极评价,这也是鼓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发学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激发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成绩。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充满期待,这样学生就会信心倍增,具有学习的勇气。相反,如果教师不会鼓励学生,经常对学生不闻不问,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学习成绩会不断下降。

二、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性学科,而语言是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用具有感染力、艺术性的语言来渲染课堂气氛,提高英语课堂效果。尤其是英语教师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节奏性和艺术性,要注意配合合理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那些精彩的演讲虽然不用任何道具,却能够抓住观众的心理,吸引观众的`眼球,主要靠的是语言的魅力。中学生好动,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英语教师在叫字母O和Q时,可以这样来吸引学生:“O的脑袋后长了一条小辫子,就变成了Q”,学生会在乐趣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教基数词变序数词时可以编顺口溜帮助学生去理解:“一、二、三全变,八去t,九去e,f代ve,去y加ie,再加th。”,这些英语口诀,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举两得。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做学生的辅助者而不是主宰者

英语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逐步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可以开展英语故事演讲比赛、创设英语情境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积极探究,总之,把英语课堂让给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积极引导者和辅助者,而不能主宰英语课堂,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转变思想,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交流的师生关系,摒弃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的陈旧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来,尽情地交流和互动,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广大英语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逐步转变教学理念,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篇12:背诵式语言输入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背诵式语言输入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教学策略,背诵符合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入/输出假说原理.辅之以新型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背诵式语言输入在成人远程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语感,促进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作 者:赵翠芳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广州,510091 刊 名: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年,卷(期): 26(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背诵   语言输入   成人教学   英语学习 

篇13: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论文

一、引言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充分侧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的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是注重传授适合学生自己的具体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充分发挥其英语学习潜力。

二、在当代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紧密联系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Humanism)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E.Rogers)。马斯洛强调人的主观活动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人类要通过一系列主观活动来达成自我实现,因此“自我实现”就是对人类天赋、能力、以及潜能等的充分开发利用,是一个逐渐的形成过程。而学习就是达成这种“自我实现”的一种特殊表现;相比之下,罗杰斯则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并强调教与学的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应该学生为中心并围绕学生展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自由、民主、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学目标应该是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而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知识;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以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人本主义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本主义者强调在现代社会,人的身体、心智、情感和精神应该被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因此,人本主义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它更加强调人的天性、自尊、理想和兴趣爱好。人本主义者认为其理论核心应该是以培养“完人”为终极目标;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意义学习”。事实上,意义学习指的不仅仅是在学习过程中增长和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的摄入与个人的特质相结合。这种特殊学习模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学习者的爱好与个性发展以及在未来选择具体的学习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理念。此外,人本主义者还十分强调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及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继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针对英语教学改革的思潮。事实上,该课程要求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教学观。第一,就课程的性质而言,它把大学英语定位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一课程性质的重新定位则充分地体现了人本主义教学观;第二,就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它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师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课程目标侧重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地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第三,就课程的教学模式而言,它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其次就是实现“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向“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两点转变中,重重之重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承认并尊重以下的事实:即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是存在个体间的差异的,因此主张针对学生的个性与学习特征,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第五,它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六,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主张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凭借自身的需求充分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顺利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第七,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重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评估,鼓励教师改变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定期的自我评估,这也体现出其人性化的一方面。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它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

(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综上所述,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所在。那么如何真正地切实地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即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以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过程,学生们最初并不知道要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选择,尤其是一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除了要学习大学英语,还肩负着较大的专业课的压力,因此他们就会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相应地变强,往往就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则应该认真仔细地考量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根据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并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并带有创造精神地去学习英语。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要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和自由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即教师要放弃其“权威”的教学地位,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和所想,并且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信任、理解和关怀,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心情和摒弃焦虑,时刻都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发挥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根据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英语教学活动,使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事实上,要落实罗杰斯所提出了“意义学习”的概念,就必须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潜能。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在介绍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引进相应的文化介绍),也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采取课上课后互动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再次,根据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英语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仅仅是发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更多的则是发生在大学英语课堂外。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说教师为学生罗列阅读书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吸引人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去应用他们在课上所学习到的一些英语习惯表达法,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根据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教学评价。这种教学评价不单单是由一纸试卷所决定的,而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比如说学生最初学习英语的基础如何、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是否端正,学生是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力求对学生做出最合理,最公平,最全方位的评估。

三、结束语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普遍认为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的组织者和监控者,应该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做好自身的辅助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订具体的大学英语学习计划。另外,教师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由的英语学习氛围,毕竟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最后教师也要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公平和全方位的评估,即用过程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

篇14: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理论的应用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理论的应用论文

摘要: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接受事物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初中学生亦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的采取“大锅饭”的形式去教学,难免会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分析,总结了一些现实的应用中的对策,以供教师参考,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大锅饭”;实际意义;应用对策

前言: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接受事物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初中学生亦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的采取“大锅饭”的形式去教学,难免会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近年来,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英语教学瓶颈,不仅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还保障了英语教学质量,不仅利于学生易于掌握英语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1分析分层教学理论的概述

分层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引入我国,在各个学校进行研究和实践,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比如北京十一中英语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当时造成很大的影响。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例子不一一列举,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呢?分层教学,简单的讲就是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科学的进行分组,根据各层次间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使得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有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学习的模式、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1]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研究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意义

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影响成绩,大多数家长都会不惜重金选择课后辅导班。现在为什么课后辅导班这么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分阶段、分层次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模式进行讲解。那么,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分层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对现在的教育有何意义?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满足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英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为所有的根本,而分层教学理论恰恰与之相适应,因人而定,因人而教。分层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吩咐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贴切学生本身需求,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

3探讨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对策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备课讲解英语知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吃“大锅饭”的现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进度,有些却“不够吃”,而有些却能正常接受。初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无形的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形式下,初中应用教学与分层教学理论的结合,解决了教学模式上的困境。

3.1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特点,进行学生的分层。分层教学理论最为基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先评测学生掌握英语程度,根据学生自身所掌握英语知识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才能保障更好的进行分层教学。例如,根据学生掌握英语单词、语句、语法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分层:对于掌握好的并能熟练应用的定为高层;对掌握较好的并运用一般的定为中层;对于掌握较差的并不能够运用的定位底层。当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分的更为详细,在这就不逐一介绍,教师可自行分组。[2]

3.2教师根据英语知识水平,进行学习目标的分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因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其学习所达到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其学习能力,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初中英语学习进行学生特点,把课学习目标分解为三层,简单、容易、不易。第一层简单,针对底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达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通过不断的学习,在逐渐要求达到容易和不易的学习目标。第二层容易,针对中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求其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和课本知识,慢慢过度到不易程度。第三层不易,针对高层的优秀学生,教师要求其在掌握所有教授的知识基础上扩充阅读量,增加其英语知识储备量,为英语写作提供帮助。

3.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尤其是在英语阅读上。例如,初中英语教师根据已经分组的学生自身特点,掌握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具体情况。[3]其次,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区别性的讲解,对每层学生选取不同阶段的阅读材料来进行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加以区别对待,保证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效果。最后,针对不同的阶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一定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内的,让其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成就感和自信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适应的教育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分层,教学内容要因人而定,教材上要因人而动,更要在分层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应用的方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理解英语知识,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帅.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刘湘萍.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的有益尝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202-203.

[3]张琼珊.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J].校园英语,2016,22:108.

篇15:浅析相似理论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相似理论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1 相似理论基础概念

相似准则是表示系统中的某一量, 这个量在不同系统单元中有不同的数值, 但当一个现象转换到与它相似的另一个系统时, 相似准则是不变的。相似常数值是系统中任一参量与其相似系统中对应同一参量在具体数值上的比值。相似第一定理(相似正定理):相似系统(相似现象)的相似指标等于1。相似第一定理是系统(现象)相似的必要条件, 它揭示相似系统(现象)的基本性质。相似第二定理(π定理或因次定理):一个物理系统有s个物理量和k个基本量纲, 则n个物理量可以表示为(s―k)个独立的相似判据π1 , π2 , … , πs―k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即f(π1 , π2 , π3 , … , πs―k)=0相似第三定理(相似逆定理):对于同一类物理现象, 如果单值条件相似, 而且由其单值量所组成的相似准则在数值上相等, 则现象相似。单值条件包括:几何条件、物理条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在相似准则的确定中多采用以下三种相似准则求解方法:定律分析法、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从理论上说, 三种方法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只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来对物理现象做描述。

1)定律分析法:运用已知的物理定理来求解相似准则的方法, 称为定律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所包括的物理定理有明确的认知, 各个定理的主次关系要明确, 相互间的联系也要明确, 什么是可以忽略,什么是不可以忽略, 必须慎重考虑。有些定理间的关系还得通过试验来研究, 在确定关系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给解决问题带来许多不便。

2)方程分析法:当知道物理模型的数学模型即可运用已知的微分方程、积分方程或物理方程来求解相似准则, 称为方程分析法。常用的方程分析法有相似转换法和积分类比法。

3)量纲分析法:通过基本量度单位表示的导出量度单位的表达式称为量纲。量纲分析法是在研究现象相似性问题的过程中, 对各种物理量的量纲进行考察时产生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关于量纲齐次方程的数学理论。一般说来, 用于说明物理现象的方程, 都是齐次的,这也是定理得以通过量纲分析导出的基础。上述三种方法, 量纲分析法是解决近代工程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与方程分析法比较, 凡是能用量纲分析法的地方, 未必能用方程分析法;而在能用方程分析法的地方, 必定能用量纲分析法(只要参量选择得正确)。在相似分析中, 并不排除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的可能性。相似理论的其他概念和相似性的具体阐述。

2 相似理论的应用

相似工程学是随着对相似理论研究的深入提出的一种新理论, 相似工程学的'概念, 不仅仅表现在简单的文字意识上, 涉及到的相关领域很广泛。它不仅包括对自然界中相似性探索的科学研究工程, 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活动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简单举例如下。

1)对地球各级生态系统中的相似规律进行分析,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建设生态产业, 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2)进行相似设计工程, 相似制造工程, 相似管理工程的研究。3)进行相似工程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产品的研制, 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制造。4)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系统和经济生产模式之间的相似性, 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 以及科技、文化的交流。

相似工程学的应用简单地可以分为生态学、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三方面。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如工程系统相似设计、人机系统相似设计、相似虚拟制造、成组技术和机械系统相似设计, 特别是涉及到的成组技术, 已经得到很多研究人士的重视并得到很好的应用;相似模型主要用于相似模拟、系统仿真、相似分析和相似设计, 最终使模仿模型与被模仿模型构成相似系统, 取得被模仿系统的参数信息。因此, 工程技术系统间相似性分析是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广泛意义。相似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 显得极为重要。

在相似系统设计的基础上, 将具有相似特性的机械产品及零/部件, 运用相似设计方法和相似工艺与装备, 对相似单元进行生产制造, 并对相似单元进行相似管理。TaesikHong等在文章中提出基于Brep特征表示方法, 从局部和整体两部分对部件进行对比, 找出相似处,把其已有的设计方法应用到新的设计中去。

机械设计的相似性设计可以分为如下四步。

1)系统分析。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 且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整体。由多个要素(构件)组成, 完成一定的动作并具有待定功能的机器是一个系统。一部机器通常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机构组成, 传动系统是其中之一。因此, 机械系统的相似性分析, 主要是指机器之间, 机构之间的相似。机械系统由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 如传动单元,工作单元等。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个相似层次, 不同层次、单元都能组成不同的子相似系统。传动单元如果为齿轮传动, 那么在这一机械系统的相似设计中,传动单元就可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考虑。在相似值的计算中有总体和部分之分, 但是方法是一样的, 数学公式也是一样的, 只是考虑的层次不同。S。Oliveira等详细阐述了在成组单元制造中, 机械系统和机械单元中的相似性分析方法, 并对相似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他与周美立教授提到的相似数值计算和相似度计算有相似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分析系统或相似部件之间的相似性, 从而将已存在的那个系统或那个部件的设计应用到新的设计中。

2)简化模型。在简化模型中关于参数的选择, 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有时候选择的参数可能对系统没什么影响, 而去掉的参数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选取的参数进行系统影响度的分析, 是一个涉及到数据推理的过程, 而在数据推理过程中如何选择更好的推理方法, 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推理问题,其中包括文献介绍到的粗集理论。

3)模型建立与试验。通过参数相似数值计算, 参数分析得出简化模型后就要进行模拟试验。模拟试验分为实体模拟和虚拟模拟。20世纪的前60 年, 模型试验是主要的研究手段, 后4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CAD/CAM/CAE软件的推出, 动态仿真日益成为主要的方法。模型试验与计算机动态仿真模拟试验的结合将成为今后机械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计算机模拟试验和模型试验是相似设计理论研究和机械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虚拟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要尽量地保留主要参数, 而对系统影响几乎为零的参数要尽量简化, 以便达到更好的模拟效果。其中要多次对虚拟模型的结果参数进行比较和修正。

4)数据分析及结果处理。从计算机模拟得出的数据和实体模型试验得出的数据与设计预先定好的目标进行对比, 分析其可行性,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未达到要求, 则返回到系统分析或简化模型, 重新考虑参数, 更改模拟参数, 但最好是在计算机模拟中达到理想效果后再进行实体模型试验。因为实体模型试验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3 螺杆机械实例计算

在简化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有相似参数值和相似度量值的计算, 这里选取双螺杆机械中双螺杆磨浆机和双螺杆挤出机为分析对象来分析两系统的相似程度。每个特征对系统的比重系数认为是等同的, 即它们对系统相似度的影响相同, 也就是平权。取参数比重系数di=1, hi=1/5, K为系统A相似参数特征值个数, L为系统B相似参数特征值个数, i为系统A与系统B之间的相似特征参数个数, E为系统A的系统参数, F为系统B的系统参数, j为相似系统实双螺杆磨浆机和双螺杆挤出机在功能和几何结构上很相似, 通过相似参数值和相似度量值可以从理论上更进一步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似性。通过相似度量值Qj的对比, 发现实例3的相似度量值最大, 也就是双螺杆磨浆机与实例3这种双螺杆挤出机在整体上相似程度最大。通过每个特征的相似参数值对比, 发现实例3的相似参数值比其他实例在整体上更相似,所以得出实例3与60mm系列双螺杆磨浆机相似度最好。可以参考实例3 双螺杆挤出机的设计来进行60mm系列双螺杆磨浆机的设计开发, 反之也可以成立。

4 结语

相似理论作为一独立的学科, 其应用和发展有很大的空间。现在把相似理论很好地与具体实物相结合还有待深入研究。对于相似理论本身抽象概念的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用相似理论在机械工程中进行相似设计时, 实体模型试验和计算机模拟试验的结合将长期使用并得到提高。在试验前期和试验过程中有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模型及其数据“相似程度”分析和评价;2)相似参数的取舍分析;3)实践中由实验室到工厂生产之间转换的研究。相似理论应用过程中设计、制造、试验、生产和管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设计工程, 相似制造工程与相似管理工程三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设计、生产和管理的全部过程中都要考虑到相似问题,才能实现整个过程中结构有序、时间有序和功能有序, 使工程优化,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篇16:浅谈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共同构成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其它的技能训练来培养。以前教育界倡导的阅读教学法(Reading Approach)和听说教学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就是通过阅读或听说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李阳的“口语突破听力”就是用“说”来培养“听”的技能。因此笔者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技能。

英语课堂教学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灵活多样,课堂上多了声音、动画、电影等声像资料,活跃了课堂。但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始终贯穿着教学过程,表现在:

1.词汇及词组教学

在面临新的英语词汇时,教师往往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汉语例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应用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六Unit 3中出现新词汇:decide on; AIDS; at risk; the way (to do/doing); virus。教师可创设汉语例句:我们必须决定两件事,对已患艾滋病的人们的最佳援助方式和对有病毒感染危险的人们的最佳教育方式。

译:We must (or have to) decide on two things: the best way to help people who already have AIDS and the best way of educating people who are at risk of being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通过对此句子的翻译,学生可理解和掌握上述词汇并学会应用。这种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应用的。

2.语法教学

英汉互译,不仅要考虑到英汉语词汇的运用,还要考虑到语法结构的区别。因此,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能促进对语法、句法结构的理解,并发现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异同,促进双语能力的发展。

如: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we be ready for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life.

(译A)只有努力工作,我们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才会有充分的准备。

(译B)生活中,挑战和机遇并存,惟有努力,我们才能随时应对。

(译A)是在语序与结构等方面,都与英文原句基本一致的翻译。(译B)虽然在语序、结构等方面与英文原句很不一样,但是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为汉语多以短句为主。通过众多此类的句子的翻译,学生可理解并掌握倒装句型的特点以及与汉语表达习惯的区别,学会应用。

3.阅读教学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不理解文章,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理解,他们便说不会翻译。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一边读一边将句子翻译成汉语,来帮助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翻译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速度。如果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了,理解能力提高了,便向英语思维迈进了一步。

4.写作教学

高中学生在写作中很少能够真正做到用英语思维,大都是用汉语思考然后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再写成文章。很显然,这种方式很浪费时间,在考试中是不利的。当然,如何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英语思维,一直是一些教师研究的课题。我们现在讲,高中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利用翻译这一工具,但要力求精确。熟悉写作的要求,练习多了,写多了,学生可能就会离开汉语的依托,培养起英语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翻译在教学中很重要,在现有教育背景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翻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翻译也应被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中英互译不仅符合英语教学规律也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当然在英语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其它教学法,取长补短,综合运用,使外语课堂教学更优质,更高效。

篇17:初探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初探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powerpoint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集成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形、图像、文本、超文本)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把这一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书本、黑板的平面教学模式,使传统媒体(课本、黑板、粉笔、挂图等)与现代化媒体(计算机、投影器、幻灯、录音、录像等)有机结合,产生多媒体教学整体优化效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一、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技术所展现的信息既看得见又听得到,并且形式活泼多样。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使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要多得多,并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同时,鲜活的场景也让学生真实感受所教内容的可信性。例如,我在教学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九年级下册module6unit2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水土流失、沙漠化日益严重的现状,展示多年来植树造林与“三北”防护林对防沙固沙及保护水土流失的成果,各种场景历历在目,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多媒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什么”,而是“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我们创造这些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中的运用能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实现视听同步,模拟真实情景,将语言形势与语言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贴近真实情景的氛围中充分感受英语,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具有的语言技能进行交流,从而达到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目的.。

三、多媒体有利于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是多边多向的活动。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而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交际活动就难以开展。

学生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具体情景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发表达的欲望。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有时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到的情景,如购物、借物、问路等,能够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四、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向课堂要质量,是教学的中心任务。过去的英语教学,学生参与面少,语言实践机会少,而语言能力的形成,靠的是语言实践。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融教法、学法为一体,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大了语言的输入量。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词汇、课文朗读、练习题都编制成课件,利用其超文本功能,任意调用,反复出现,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时间。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大了训练密度,提高了效率。

五、多媒体有利于加强实物的直观性,突破教材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没有或很少有“主体产生问题”的过程,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和行为没有预定的方向和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难以达到品味深刻句子的含义、理解词句意思的目的。对所解释的词语、句子、意思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机械呆板的做法,既妨碍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又不能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对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但能引导学生认真看书,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还能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获取新知创造条件。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右脑不仅记忆容量大,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不可比拟的优越之处。如具体思维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以及识别能力等方面,右脑优于左脑。人的右脑主要管形象、感性想象和悟性的,直观形象的感受,对激活右脑产生悟性很有效。比如在阶段复习词汇时,我把要复习的come,get,see,visit,turn,matter,sell,show,interesting等单词利用多媒体制成“热区”教学软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所学过的关于这些单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回答的单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展示该词的有关用法,进行查缺补漏,学生加以记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也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在量多而优质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多媒体进入初中英语教学,丰富了英语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外语教学的高要求又促进了外语教学媒体的发展。未来的教育是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教育,其发展趋势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在实施科教兴国的今天,中国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科技介入与现行教学完美结合。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掌握课件的制作技能,把握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规律,科学整合教学对象和内容,力求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篇18: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引言

目前,教唱英文歌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外语教育界人士的关注。SingingGrammar(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一书中特别阐明为什么要使用歌曲进行教学。人们听音乐能够获取快乐,教师使用歌曲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课堂的教学方式富于变化性。这种变化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使英语教学在轻松的歌唱活动中展开,其效果出人意料。但初中阶段由于课时紧,升学压力大等原因,英文歌曲在课堂上很少使用,即使使用了,方式也简单,实效性差。而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英文歌曲应该走进英语课堂。为此,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英语歌曲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利用英文歌曲提高学生听力效率

教学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由于过于紧张,因害怕、焦虑而产生了心理障碍,本来能听懂的也变得听不懂了,从而影响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因为听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动的过程,它稍纵即逝,无重复与回避的余地。听懂时容易使人兴奋,激发兴趣与信心;不理解时,也容易失去信心、产生焦虑,而焦虑的情绪会使学生慌乱而失去对整个语义的掌握。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和氛围,使学生情绪放松,喜闻乐见。英文歌曲优美的旋律,明快欢乐的抒情节奏,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使学生心情愉悦,有效激发听的欲望。

利用英文歌曲加强听力教学具有明显的效果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英文歌曲数量繁多,并不是所有的乐曲都适合于辅助听力教学。教师应当精心选择一些难度适当、典雅优美并且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性强的乐曲材料,并且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性强的乐曲材料,具体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产为出发点。许多经典英文歌曲如《YesterdayOnceMore》、《DoReMe》、《SayYou,SayMe》《Sailing》等,以其格调优美、活泼明快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西方生活场景的生动丰富的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在上听力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听一听耳熟能详的经典英文歌曲,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熏陶。

(二)利用英文歌曲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不仅语言结构、语言表达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语音、语调的差异性也很大。教学生歌曲是训练学生语音、语调的一个好方法,歌曲清楚地表现了英语节奏性的特征、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当学生在唱他们喜欢的歌时,他们不仅喜欢模仿他们喜欢的明星的动作表情,更要模仿他们的发音。一旦他们学会了歌曲,那些歌词、句型、语音、语调、连读、节奏会永远留在他们脑海里。

(三)利用英语歌曲学习外国文化和风俗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我们需要使学生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英语歌曲大量反映外国的风俗文化,在教唱英语歌曲前,我们先向学生分析与歌词有关的风土人情和其他知识,如在初一入门阶段,可以学习歌曲“Goodmorningtoyou”和“Hello,hello,howareyou?”来相互问候,并启发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人们用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等来相互问候。对于一个学英语的学生来说,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更贴切自如地运用该语言。在学习Festivals时,我们可以学唱“Happynewyear”、“WewishyouamerryChristmas”。通过学习各种英文歌曲,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英文歌曲的主要类型,比如说爵士乐、民歌、乡村歌曲、蓝调歌曲、摇滚等各种类型,从而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西方的历史。

三、英文歌曲在英语课堂上的正确运用

(一)结合课文内容选择英文歌曲

虽然英文歌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不能滥用歌曲,如果不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随意使用歌曲,会打乱整个教学计划,使课堂毫无秩序,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教牛津教材7BUnit4Amazingthings语法教学中,运用英语歌曲进行巩固一般过去时及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语法知识而设计的一节复习课。首先发给学生一张歌单WhataCrazyDay!该歌单上的所有不规则动词过去式都被代之以空格。

接下来,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听歌曲,填空将歌词补充完整。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一般过去时以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掌握情况。为了使学生适应歌曲旋律,并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笔者将歌曲播放了两遍。然后,组织学生在各小组内讨论,核对答案,并在全班共同拼写正确答案。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如woke,rang,ate,caught等的拼写错误都得到了修正。在统一核对答案之后,再次播放歌曲,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唱,巩固所学知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组织学生使用一般过去式来复述歌曲中主人公共场所“疯狂的一天”,考查学生运用时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者能够在歌词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关联词,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故事的梗概。部分学生注意了复述中人称的变化,形容词的变化和位置的合理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组织学生运用原歌曲的音乐节奏,并模仿其写作模式,进行再创作,即用自己替代原歌曲中的主人公,合理想象,运用一般过去时以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改写歌词并吟唱。在此环节中,某些对唱歌这一形式持怀疑态度的学生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歌喉是否悦耳,大胆地举手,向全班奉献自己的“杰作”,课堂上气氛热烈。

在本节课中,通过运用英语歌曲进行的语法教学,大大改变了过去呆板的语法教学模式,使英语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英文歌应根据学生的爱好、年龄等因人而异

初一学生英语词汇掌握不多,年龄还小,因此可以选择儿歌。初二、初三学生开始逐渐成熟,喜欢流行歌曲,可以适当选择些欧洲组合和比较流行的欧美经典歌曲。比如说westlife的“Mylove”,“Seasonsinthesun”等特别流行又很经典的歌曲,比如WhitneyHouston、MichaelJackson、CelineDion、BritneySpears、Cher、Backstreets等非常流行的歌手或组合的歌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学习英文歌,同时也在学习英语。

(三)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英文歌曲

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在预备铃响后开始齐唱英文歌曲,这样使学生马上学习英语的氛围当中,有时也可以在课中进行,调节学生的情绪,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节课专门学习英文歌曲。先播放欣赏,再讲解背景、词议等,然后跟唱,齐唱,还可以让学生马上表演。

课堂以外,可以利用下午上课前让学生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事先发给学生歌词,这样,每天10分钟,一周之后学生就可以无意之中就学会一首英文歌曲。可以扩大词汇和英语知识。当然,很多学生即使老师不要求,也很喜欢自己学习英文歌。

可以在课外活动举行英文歌唱比赛,鼓励学生学习英文歌曲。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英文歌曲日益走进英语课堂,英文歌曲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和重视。同时我们教师还应注意一些环节,在教学中多总结经验,把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篇19: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记得在讲“水的星球”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这一课中,我们主要谈到了有关水的性质和如何利用水和保护水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听说能力,我让他们做相关的实验。首先,我拿了一瓶水,一张硬纸片和一瓶花生油到了课堂。学生们立刻被我所带的东西吸引了。当我向他们发出邀请来做一些有趣的表演时,班里的同学各个跃跃欲试。于是,我请了男同学做下面的实验:在盛满水的瓶子上盖上后纸片,用手摁住,然后慢慢将瓶口倒置,把手移开。此时同学们完全被吸引住了,他们发现,瓶子里的水竟然没有流出来。随后,将实验成功的完成的那位同学又得意的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实验图如下:

. 水

(1) (2)

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发问:What happened? Why? 学生们积极用英语回答了我的提问。接着,我有邀请同学做了另外的实验他们都肯积极配合:把一些花生油倒入盛水的瓶中。同学们发现油漂到了水上。图如下:

(1) (2)

我又向他们提问了相关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圆满的用英语完成他们的任务。随后我兴致昂然一起用英语谈论了有关水的其他性质和利用水,保护水的话题。收到很好的效果。这节课很轻松。也印象深刻。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体态语进行辅助教学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讲到“bring” and “take” 的区别,“smile” “laugh”的区别,完全可以用体态语表现。体态语也叫身势语如口语一样,身势语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和文化。芬安格斯 说“肢体语言一旦缺失,那样人就不会成为正常人。”在学校教育中,身势语对于学生促进学生的性格培养起积极作用。老师的身势语会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极大的影响。老师准确的身势会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老师正确有益的身势语的影响不仅会表现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还会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氛围。事实上,老师和蔼亲切的态度表情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一步说,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需要生动鲜明和准确积极的身势语使得他们更具体形象。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激发和鼓舞,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得提高。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体态语言即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体态语不仅能代替语言交际功能,而且能扩大交流范围,表现或掩饰内心情感,丰富语言,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简洁明了,提供大量信息,深化表达内容等。在英语教学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利用体态语可起到以下几个功能:

一、课堂讲授,有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突出重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及记忆。

二、反馈课堂教学信息。

三、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而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应用体态语能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好呢?

体态语在课堂上的运用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某些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表情运用的艺术(Facial Expression)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思、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上,脸上保持微笑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许和鼓励,而脸部表情疆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这一门外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

如何把微笑带进课堂呢?教师平时可以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趣故事,或平时阅读中见到的幽默故事讲给学生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还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滑稽可笑的课堂故事或短剧。教师平时也就注意培养自己幽默、乐观的生活观。“教育的确重要,却无须板着脸孔待它。”

2、课堂的“第二语言”--手势(gesture)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语言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suit ( map, bag, etc. )”或者在教“He is not ……”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指高些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个手掌。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

总之,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人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3、眼神的运用艺术(eye contact)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因此,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艺术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

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换地向棚顶或室之一隅,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

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的走神或骚动。如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4、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body distance)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的改变。

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宜的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4-5米远,也许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有些教师曾多次讲到,用电教室(讲台离学生4-5米远)上课没有在小教室上课的效果好。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和,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准确、适当、自然协调的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作者:杨雪琪

200 4 月25日

篇20: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1.创设出一种外部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克拉申在其理论中指出,在英语学习中外部语言环境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而克鲁姆则认为一堂成功的外语课应该是具有相当数量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中获得运用语言的机会,并在充分地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习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交际性与沟通性,要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英语教学的外部语言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英语的交流与学习中,并通过相互的交流完成英语学习的任务,在创设外部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学习与运用的'能力。

2.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很好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英语的学习中,要进行大量的单词积累,要学习大量的语法、词句才能最终掌握好英语,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智力因素的作用,要想真正地学好英语也需要有情感的支撑,因为语言本身就是包含情感因素的,也就是要想真正地学好英语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撑。在英语的学习中技能、技巧的运用虽然很重要,注意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更重要,尤其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英语学科学习相对薄弱,仅靠机械的讲述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职业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教学,创设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习的效率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语言交流的良好环境

在情境教学的运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语言交流的环境,努力使课堂气氛更加的轻松、民主,教师要与学生彼此之间加强互动,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要让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英语的交流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在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

在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还要充分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英语教学的情境要注意充分发挥这些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会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网络日趋发达的今天,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灵活多变的情境教学方法

在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角色表演与游戏的运用是重要的情境教学方法,同时这两种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极具实效性,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内容,教师创新各种喜闻乐见的游戏穿插到英语教学之中,由此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本来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英语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表演,在不同的角色表演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的提升。

AD位1

相关推荐

高山仰止,可望难即,满天神佛何处觅指是什么生肖,精准解答精准落实

传统文化

法相千变,形形色色,近在眼前人不识是什么生肖,精准解释落实

传统文化

何处飞来鸿双影代表最佳生肖,解释词语落实释义

传统文化

”无可非难”指最佳生肖,释义词语落实解释

传统文化

一言之词五可中,码有码路三四条的最佳生肖什么,解释释义落实词语

传统文化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