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翁自学考9个国家认证成基尼斯之最
7月7日,记者走进闫继传刚刚乔迁的新居,听他讲讲这几十年来自学成材,奋斗不息的故事。
殊荣背后,记者见到了这位儿孙满堂的银发老人。在老伴刘士芳的眼里,闫老的大半辈子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一次她生病住院,闫老悉心陪护。而就在医院病房的床头前,闫老见缝插针,读读写写。他的第一本著作《现金流量表编制新法———一步法》就是在医院一个多月的陪护里写出来的。
闫老笑着打趣说,假如根据真实的年龄算,今年该有68岁了,可记忆力也还很好。而就在3年以前,老人拿下了别人生中的第九张证书———中国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打破了自己创造的世界之最。
不管生活的进程到了哪一步,闫老一直在以不倦的热情书写着我们的生活。
从城市贫民到中学教师
闫继传出生于辽宁玉石之乡岫岩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兄妹海量而闫继传排名老大。作为全家经济支柱的爸爸经商,人称“二道贩子”。
1953年小学毕业后,闫继传以统考全县1、的成绩考进了岫岩中学,优秀的成绩一直是闫继传中学年代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1958年因为岫岩县职员精减,刚读到高中二年级,闫继传便随爸爸来到了距离县城五十多公里外的黄花甸乡。
“在生产队的时候,种水稻修水库,成天推着小推车相当累,年轻总也吃不饱。”闫继传闻,自己当时还做过水稻技术员。
1960年,他认识了老婆刘士芳,并结成姻缘。
2年后,作为“常识年轻人”的闫继传被岫岩县黄花甸乡农业中学选去当了教师,教代数课程,一干就是5年,这也就成为别人生的第一份职业。
由于有较好的数学功底,不久,闫继传还被乡村公社选做了会计,一脚跨进了另一个范围,成为生活中的第二份职业。
为填肚子举家北迁
1970年春季,闫继传对老婆说,家粮食不够,五口人吃不饱,大家到别的地方闯闯去。那一年闫继传便携带妻儿开始背井离乡。
刘士芳到今天明确地记得离开家乡的场景,他们领着三个孩子,挑着一幅扁担,来到黑龙江桦南县二道沟公社。刚到的那天,闫继传花了9块钱买了50斤苞米,这便是全家的口粮。在二道沟公社,闫继传还去了马蹄窑帮人烧砖。干了一段时间的农活儿后,闫继传就到二道沟公社企业办公室当了会计。
“在那里我接触了不少东西,也学了不少东西啊。”回忆当年,闫老感慨万千。他说,在工业砖厂要学工业会计、机车会计,又在施工队、物质站,学习商业会计、农业会计、交通运输会计。他说,那个时候工作上遇见太多全新的东西都要学。于是,他借着每一个空闲时间看书学习。
“实践是我的老师,书本是我的老师,先学者也是我的老师。”闫老如是总结自己多年的自学的道路。
一张报纸成了转折点
高中肄业靠自学成材,靠自学工作,这一路走来闫继传仍没舍弃念书的梦想。
1983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激起闫继传自我挑战的信念。初春的一天,闫继传在桦南县县报上看到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首届经济类招生广告。这个消息让他一阵欣喜,然而广告中对招生的年龄作出了限制,不可以超越42岁。而当年,闫继承已经45岁了,这硬生生的门槛就挡在前面。
经过思虑,闫继传决定一搏。他偷偷拿了户口本把年龄更改,并报了名。这场招考有一百多人报名参加。而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闫继传通过自学,以全县5、的成绩考取了黑龙江电大财会大专。
“在电大里我既是学生又是老师。”闫老说,这段求学的路一点一点地锻造出他惊人的自学能力。在电大,除去要和同一批学生一块考取毕业证书外,他还承担着经济类课程教学的任务。
因为课讲得好,闫继传还被请到七台河电大讲课。
1985年闫继传一家便从桦南搬到了七台河。
1989年3月,他又考入了黑龙江委党校,在党校里他同样给经济类的大专班讲课。
拿到第一张国家资格证书
1986年,中国律师开始第一届考试。这个时候,从事财会工作的闫继传早已经有了我们的怎么看。“当时已经意识到,学会法律常识对人和社会有着要紧意义。”闫老说,那时便萌生了要考取律师资格的想法。然而,那时只有在法律顾问处的律师才符合报名要求。
两年后,闫继传通过自学开始从事律师工作,并获得资格。
1990年十月,他以325分的全七台河1、的好成绩考取了律师资格。一年后,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黑龙江七台河子公司担任法律顾问。正式从一名会计转变成为一位律师。此后,50多岁的闫继传一发不可救药,并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拿下了一系列国家资格证。
1992年,他考取了中国会计师从业资格证。
1993年,他考取了中国审计师资格证,同年,他又考取了中国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证。
五十多岁老律师毅然闯海
1993年12月13日这个日子对于闫继传一家来讲,是个特殊的日子。当注册会计师证拿到手后,闫继传跟老伴说:“走,到海南去!”
闫老告诉记者,当时在七台河里,他的工作待遇已经十分稳定,家庭条件在当地来讲也称得上是中上水平。那年12月27日,他们向单位请了假,把公房上交,把东西也跟孩子们分了。
1994年1月2日,闫继传夫妻二人从七台河坐火车到达哈尔滨,从哈尔滨坐飞机来海口。
“当时他背着个书包,我拎着一个衣服袋子就如此出发了。”刘士芳笑着说,假如说,从黄花甸来到七台河是为了填饱肚子,那样从七台河到海口是为了装满口袋,所有化整为零,当时的雄心可以用义无返顾形容。
一气呵成揽下9个证书
抵达海口的第二天,闫继传来到海口会计事务所,把所有些资格证拿出来,单位立即公告他年后初八来上班。当年艰辛积累的成就终于敲开了海南的大门。
有了好的开始,闫继传愈加有了闯劲。
1995年他成功地被聘任为海南南洋进步总公司总会计师。而同时,他律师的本行也没舍弃。通过他努力拼闯,他们在海南的生活条件非常快得到改变,最后也达成了小儿子在海南工作的心愿。
多年来闫继传从事法律工作,在很多的经济诉讼实践中,他发现房地产和土地等问题一直是官司讼争的焦点。他深刻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扩充我们的常识构成,成为一名复合型律师才能满足法律服务市场的需要,因此他又第三给自己树立了目的。
1994年,他考取了中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证,1996年,中国房产估价师资格证和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又落入囊中。
1999年,中国证券律师资格证同样被他考取。在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授与拥有最多国家专业资格的律师荣誉后,闫继传并没“偃旗息鼓”,2年后,他又揽回了中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此时他已是苍苍白发的花甲之年。
通过自学的道路也能“登顶”
可能有人会觉得闫老染上了考证爱好,甚至可能有人质疑此举流于形式。但在采访中,闫老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常识乘法效应。通过一次一次的自我挑战,一次一次的“登顶”,让各种能力丰富到我们的常识构成中,并用于实质的工作,他坚持我们的选择。
“目的是阶段性的,但学习是一辈子的,无论你是不是在校。要一个高地一个高地去攻克、一个营地一个营地去占领。”闫老说。
采访中,记者获悉,闫老已经有三个孙子上了大学。说到大学,闫老的双眼湿润,他感慨万千。
“大学的梦就交给他们,在那个年代里我办不到的事情目前让他们去做,我没遗憾。”他说。他觉得人的一生就要争一口气。要改变命,就要学习不断,求索不断。闫老的奋斗经历向记者展示了一条求索不息的自学的道路,他期望能把这种信念和精神留给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