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 >

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论文

网友分享 223343

分享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论文(共含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嘴嘴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论文

篇1: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论文

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论文

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论文通过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及贝多芬的情感历程阐述他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论文【1】

摘 要:贝多芬作为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关键词:贝多芬;创作风格;古典主义时期

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的产物,社会因素及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的音乐创作富有鲜明个性及时代特征。

一、早期创作特征(1792―18)

贝多芬1792年以前一直生活在波恩,在这里,他师从聂费,也是这一时期对他帮助和支持最大的人。

当时受到法国“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运动”的影响,贝多芬此时的思想接受自由平等博爱的新观念,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也逐渐形成。

1972年,他来到维也纳,师从海顿,开始了他的早期音乐创作。

这一时期,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音乐天才形象,显示出旺盛的写作欲望及生科的独创性,得到了维也纳上层社会的欢迎。

他的创作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和生气勃勃的气势。

与此同时,贝多芬经历了人生和命运的巨大痛苦和考验,他的耳聋病症带来无法形容的痛苦,但最终战胜自己的沮丧,对艺术的崇高信念使他继续在不幸中生存和奋斗。

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前两部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包括“悲怆”(Op.13)、月光(Op.27,No.2)、暴风雨(Op.31,No.2)在内的前20首钢琴奏鸣曲,一系列变奏曲,大提琴奏鸣曲,6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等室内乐作品等。

二、中期创作特征(1803―18)

这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成熟时期。

197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崭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很快传遍欧洲,他与被压迫的人民有着强烈的共鸣,这种先进的思想也是贝多芬的政治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

他一生从未停止过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他在《第三交响曲》中所讴歌的“伟大的人”意味着一个新兴阶层和力量的呐喊,标题为《英雄》。

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和热情,如同他那强烈的个人奋斗意识一样,其震撼力像法国大革命掀起的风暴那样猛烈而动荡。

这样的风格也是种贯穿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中,他也是第一个把时代与社会背景用音符记录在音乐创作中的作曲家。

《第三交响曲》(Op.55,1803―1804)的构思与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

大量的杰作在这时期产生: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从第21首“瓦尔德斯坦”到第26首“告别”的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克罗采”、“春天”小提琴奏鸣曲,还有为戏剧、歌剧或芭蕾舞剧写的管弦乐配乐及序曲《科里奥兰》、《埃格蒙特》、《莱奥诺拉》及《普罗米修斯》,歌剧《费德里奥》等,这时期贝多芬以大量的创作显示出非同寻常的人格和艺术魅力,他在这个时期多获得的声望极高,已经与海顿、莫扎特并列为当时三位最伟大的音乐大师。

这一时期的创作也和他的个人情感经历也分不开,从爱情的失意到以外的收获,他的创作《科里奥兰》、《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六(田园)交响曲》充分体现了他这时期的感情经历。

《田园》是贝多芬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品,对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兴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晚期创作特征(1815―1827年)

18拿破仑彻底失败,欧洲封建王朝开始复辟,维也纳成为欧洲封建复辟市里的政治中心,贝多芬所追求的平等自由思想和他所向往的共和主义现实都化为了泡影,他的创作陷入了低潮,其作品风格和内涵也发生了转变。

这个阶段他埋头于搜集整理民歌并写作歌曲,民歌涉及到欧洲的许多民族,贝多芬沉浸于自己的遐想与思考之中,对他来说,音乐此时与内在自我的联系要比与外在客观的描述更为紧密,贝多芬为浪漫主义的后辈揭示出音乐艺术巨大而神秘的魅力和潜力。

1824年首演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与同期的《庄严弥撒》,成了他人生目标与宗教信念的最后总结,证明贝多芬始终没有放弃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和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逝世与维亚纳。

四、总结

贝多芬作为18―19世纪之交的作曲家,代表进步的世界观、伦理观和新兴阶级的审美理想,适应当时社会与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变革,将人类友爱的最高憧憬以他特有的音乐语言表述出来并被大众所接受。

贝多芬的创作虽然保持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体风格、严谨细致的结构比例与合乎逻辑的矛盾统一,但“自由和进步”是贝多芬终生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

他的音乐象征着力量、意志和气势,也充满了自由大胆和激情超越的精神,这成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主潮的启蒙精神。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载入史册。

他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高尚、向上、前进的思想。

为世界音乐的宝库增添了光彩。

参考文献: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贝多芬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2】

摘 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起伏跌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阅历的改变其作品风格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和其著作后,将其生平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研究,通过对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对比,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活阅历,创作环境等因素,通过赏析其代表作品,对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贝多芬 时期 创作风格 生活背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1早期阶段(1770-1802年)

1.1作品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首小提琴奏鸣曲“春天”(Op.24),F大调,作于18,这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

标题“春天”是出版商加上去的。

在贝多芬全部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中,“春天”以其清新浪漫的风格成为十首中最女性化的,也是最著名、最易于人们接受的一首。

正如其标题所示,它热情、质朴、豁达,充满着幸福和希望。

篇2: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特点分析论文

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特点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贝多芬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和特点, 对部分奏鸣曲进行赏析, 其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更准确地欣赏作品。

关键词:贝多芬; 创作背景; 奏鸣曲; 特点; 风格;

1、作品赏析

1.1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黎明》Op.53

本音乐作品创作于18, 是为了他的朋友华尔斯而创作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他音乐生涯的巅峰之作, 在作品中充分运用了黑暗和光明的对照效果把人们对于命运的抗争全部以大自然的歌颂方式表现出来, 将大自然的气壮山河的景色和自由欢快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

(1) 第一乐章

有活力的快板, 奏鸣曲式。这一章节比较严肃, 但是作品中又体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奏, 给人们展现出一幅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

(1) C大调的演奏形式十分急促并且变化较多, 音乐的前奏的音色比较低, 但是不时的会跳出一个高音字符, 之后的演奏是一个音调的长时间鸣响, 同时又包含穿插在中间的倚音和比较急促的颤音, 整个音乐给人的享受就是仿佛看到了旭日东升、万物回春的生命景象。音乐的跳动幅度比较明显, 给人强烈的节奏感, 整部作品的音乐色调的随意切换, 将大自然的生命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 本部作品的E大调使用的是比较柔和的曲调来表现出优美的旋律, 抒发作者的情感, 表达对大自然母亲的赞颂和热爱之情, 表现出对幸福安康生活的向往之意。

(3) 本作品的展开部分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对于作曲技巧的综合体现, 把呈示部的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力度肆意的组合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 并且对作品的主题变换掌控十分有度。

(2) 第二乐章

极慢板, 三部曲式。虽然这部分章节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乐章, 不过它实质上是第三乐章的前奏部分。但是它表现的音乐内容是和第三行章节没有直接关系的, 而且音乐表现形式还比较新颖, 能够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这部分内容既是对前两章节的总结, 又是后面章节的先导, 发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1) 章节的第一部分节奏比较缓慢但是十分的轻快而且音色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带有诗情画意的这一曲调仿佛是与大自然合为一体。

(2) 本章的第二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拓展, 并且能够和第一分部无缝衔接, 这部分旋律的特点是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自己站在大自然中惬意无比的情景。

(3) 本章的第三部分中右手演奏的大跳音程变化的幅度更大, 而左手演奏的曲调变化更加多样化, 紧跟着音乐的节奏逐渐达到本篇乐章的高潮部分

(3) 第三乐章

中速的小快板, 回旋曲。这部分乐章的表现形式比第一乐章的演奏更为响亮, 而且交响曲的规模相对宏大。主题是莱茵区采葡萄者的民歌一共出现了三次, 每次都有所不同。最终章节的华彩部把整部乐章的节奏带入高潮中戛然而止, 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1.2 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

本作品创作于17, 它是贝多芬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是为了表达对于冯·李斯诺夫斯基的友谊。

(1) 第一乐章

这部分的庄板节奏很快, 十分有活力, 是一种奏鸣式的乐曲表现形式。庄严的色调增添了乐章的严肃的氛围。

(1) 乐章的开始环节是和第一乐章的内容密切相关的, 它的主要色调是比较压抑的, 通过对压力来表现出主人公的内心苦痛。这种十分长而且节奏缓慢的前奏是贝多芬独创的音乐表现形式, 逻辑性十分强具有深刻的现实表现意义。

(2) 本乐章呈示部使用了不间断的变奏方式, 仿佛在阳光大道上行走一般。为了保证乐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天衣无缝的结合, 贝多芬采用了一致的节奏变化, 使得整个音乐章节的变化有强烈的节奏感, 震撼人心

(3) 展开部节奏十分紧凑, 给人蓄势待发之感, 感情隐含在曲子中, 引子与快板的完美配合使得曲子达到统一性。演奏中的音响相互共鸣, 伴随着铿锵声强弱有序, 仿佛天地随之震颤,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贝多芬的诉说与感悟, 能够让听众感受到贝多芬坚强的意志和对命运的不屈服。

(2) 第二乐章

如歌的柔板, 回旋曲式。在贝多芬创作的乐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段的演奏具有优雅的特点, 这是贝多芬的一种新的创作类型, 具有非常明显的自身特点, 采用四重奏的弦乐, 淳朴自然, 寄身天地, 贝多芬对命运的不屈服隐含在其中。

(3) 第三乐章

快板, 回旋奏鸣曲式。第三章具有戏剧性的特点, 回旋曲的音乐使得音乐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具有很强的传唱度, 通过节奏的变化来体现作曲家内心坚定的心智和对命运的顽强抵抗, 装饰性不明显。

(1) 主题的旋律具有变化性, 每次演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曲调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柔和的氛围, 通过音乐的逐步演奏, 节奏不断变化, 集中体现了主题的变化性。

(2) 在整首乐章中, 作曲家的感情伴随着曲子的演奏过程而产生变化, 情绪以沉重的风格为主

2、总结贝多芬一生

回顾贝多芬的人生, 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十分坎坷, 但是他是一个坚强的斗士。他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反封建斗争中, 他用乐曲做武器, 勇敢与命运与社会做斗争。因而他才能在创作上表现出明确的共和革命的自觉性。他将自己先进的思想注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通过作品来记录这段时期的思想变革和社会现状, 反映了当时法国革命者的革命热忱, 成为动荡年代的悲怆史诗。

其次,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受到巴赫、亨德尔的音乐风格的深刻影响, 同时汲取了法国革命的英雄主义思想和各种英雄气概。他的创作能够体现广大人民的思想理念。他在创作过程中也在形式和情感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将那个时期先进的哲学思想注入乐曲中, 不仅使乐曲得到了创新, 还升华了乐曲的思想高度, 为随后的浪漫主义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都给欧洲古典音乐的带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洲音乐史张洪岛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0

篇3:浅谈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的音乐风格论文

在中外艺术史上,凡是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其全部创作之中,体现在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各方面,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是德国音乐家,巴赫的风格与贝多芬的风格截然不同,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拉斐尔的画风与达・芬奇的画风的迥异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艺术风格体现出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艺术流派则体现出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的共性。在近代文艺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流派主要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下面笔者谈一谈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风格特色。

19世纪(1830―19)的音乐,常被称作浪漫主义音乐。这个世纪是情感宣泄、多愁善感的世纪;是和声极度多样发展的世纪,是曲式结构大胆创新的世纪;也是音乐大师层出不穷、钢琴音乐发展到巅峰的世纪。

在19世纪初,钢琴的使用已很普遍,它的音响比以往的大键琴更有效果,尤其是踏板装置的增加,又为钢琴增加了一项新魅力,它使和声美妙地混合,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色彩感,更能表达出浪漫的气氛。钢琴不仅仅成为一件独奏乐器,还进入室内乐的范围,从而吸引无数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它们使钢琴尽可能地表现以柔情的情绪到宏大的篇幅,使钢琴的技巧和表现都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而此时作曲家兼演奏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又形成了明显的演奏风格。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是相对的。“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是个人主义,尚情感、重主观、尚新奇、重民族情。在这种观念下,浪漫主义的音乐在形式和技巧上虽承自古典乐派,但内容上都大有差异,古典乐派的音乐是超民族的、超个别性,着重在抽象的观念,只求表现“美的`理想”,而较少宣泄人类产生的感情,浪漫乐派的音乐则是自由奔放,形式上无拘无束,喜用抒情和描写,民族民间因素大大增加,标题性也很强,与大自然密切结合,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民族性。

一、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作曲家对钢琴音乐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作曲家对钢琴音乐风格产生重要影响的作曲家有贝多芬(晚年)、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等。

贝多芬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位伟大的巨人一脚跨在古典主义,一脚跨在浪漫主义,他是沟通两个时代的桥梁。他的作品106第三乐章第二主部已经预示肖邦夜曲风格的先声,他的作品111第二乐章的第三变奏也隐现了“爵士”节奏的特征。

舒伯特则是纯粹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第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渗透的发自肺腑的抒情性格,直接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风格特点。舒伯特的钢琴作曲如《音乐瞬间》《即兴曲》等具有与大型作品(如奏鸣曲)同等重要的价值,这种单乐章的中小型曲体成为浪漫主义时期十分普遍的音乐曲式结构。

如果说从舒伯特的音乐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他内省性的自我对话,那么从肖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作曲家内心与别人的对话,肖邦的钢琴音乐仍是最纯粹的键盘思考后的产物。他的音乐只有在钢琴上才能发出他想要的声音。肖邦对钢琴音乐的贡献,一是他对这种乐器的性能从各种角度去重新观察;二是在作品的创造过程中,不断探索钢琴音乐的新的可能性,如双手节奏的复杂组合、大胆的不谐音响,以及巧妙的转调引出的色彩变化等等。

舒曼是另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风格作曲家,他那具有非常创造性的钢琴作品为钢琴文献增添了宝贵财富,其最杰出的贡献是性格化的套曲或小曲,如《童年情景》《蝴蝶》等,他使用了快速和声节奏、不寻常的踏板效果、切分及交叉节奏、变化多端的伴奏音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性技法,对其浪漫主义作曲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斯特不但创造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推动了奏鸣曲式之后音乐形态的发展,还创造了具有鲜明匈牙利民族气质的大量作品,他的钢琴音乐与肖邦、舒曼一起达到了超群绝伦的高峰。可以说,他在另一方面使钢琴的表现力扩大了;而肖邦是在色彩的表现上为钢琴增添了许多音的音质。他尽可能地把一切先进的因素引入钢琴音乐中,使钢琴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他晚年的音乐语汇,事实上开创了通向诸如印象主义、十二音体乐系等20世纪前半叶的现代音乐之路。

19世纪下半叶,钢琴技艺发展仍遵循着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道路,在浪漫主义音乐语汇上没有太大变革,但各种民族主义因素的增长成为该阶段另一段特征。勃拉姆斯就是一位杰出代表,他的钢琴作品仍能够以特有的内在深沉的情感力量打动听众的心灵。他的钢琴织体一般比较乐队化,不同于肖邦充满诗意的浪漫情调和李斯特光辉灿烂的弦技性格,往往是充满勃拉姆斯式的深厚宽大的和弦。

二、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19世纪钢琴作为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王者”,在它诞生100年后,达到技巧和艺术的最鼎盛时期。

1.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技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音乐具有绚丽、艰深的技巧

这个时期的钢琴制造业获得了质的飞跃,钢琴音乐域扩大到七个半八度,使钢琴的表现力大大提高,从此,钢琴登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同时,钢琴领域涌现出一批超级炫技大师,音乐会性的“练习曲”也代替了纯技术性练习曲,钢琴演奏技术包括八度的大量运用,连续饱满的大和弦,开放排列的各种琶音,音阶、半音阶以及各种音型组合方式的华彩经过句,各类组合双音,托卡塔式的双手交叉,远距离跳跃,尖锐短促的快速跳音,闪电般的刮奏,雷鸣般的震音,快速的各种重复等等。眼花缭乱、辉煌壮丽的钢琴技巧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

2.表达、传递、流露、强化个人的情感成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本质

浪漫主义音乐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风格,形式上无拘无束,情感自由奔放,强调浓厚的个人思想情感,偏重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梦幻般的诗意和火热的激情是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显著特点。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越来越多,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大自然中寻求宁静和解脱。浪漫主义时代成为一个彰显个性、情感膨胀的时期。

3.标题性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重要倾向与特征

浪漫主义作曲家多半聚集在包括画家、诗人、文学家在内的艺术沙龙圈子内,他们彼此影响激发灵感,促使音乐走向直观、诗化,呈现出文学化倾向,用各种文学标题来揭示和启发音乐内涵。同时,不同民族的作曲家追求着各自的民族、民间特色和情趣,体现出雄浑的民族精神和个性特征。

4.浪漫主义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音乐形象鲜明,旋律自由舒展,富于歌唱。和声极为丰富,织体稠密多变,节奏组合别致。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幅度很大,甚至达到了夸张、极端的地步。为了表达更丰富饱满的情感内容,这个时期的声音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这个时期的钢琴在机构的灵敏程度上为各种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与对比提供了可能。

5.发掘钢琴音响和音色的变化

演奏浪漫主义音乐最复杂而又最微妙的特征就是对弹性节拍的运用和表现了,这是演奏者音乐感觉和音乐修养的体现,也是音乐节奏律动的脉搏、呼吸、张弛与松紧的鲜活运动,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更多的是靠演奏者良好的乐感与灵敏的悟性。浪漫主义音乐的踏板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根据和声、旋律、色彩、节奏等多种要素,可以使用延音踏板(包括长踏板、浅踏板、模糊踏板等)、音前踏板、强音踏板、弱踏板和持续音踏板等,极大地发掘了钢琴这件乐器音响、音色变化的可能性。

6.开启“琴人合一”的演奏新理念

浪漫主义时期技术发展到极其辉煌的程度,力度也向两极大大扩张,歌唱性乐句音色浑厚,气息绵长,从指尖到全身所有部位的力量无所不用其极。钢琴指触的部位、方向、速度、深度有着丰富多变的组合可能,摸、抓、推、击、揉、摁、勾拨等等,开启了指、腕、肘、臀乃至全身的“琴人合一”的演奏新理念。

总之,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时期是音乐大师层出不穷的时期,他们使钢琴的技巧和表现都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在自由奔放的形式上无拘无束,喜用抒情,描写民族民间因素大大增加,标题性也很强,与大自然密切结合,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民族性。其创作思想和技法对后来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产生深远影响,对今后的钢琴教学,如何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出版组.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2.

[2] 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3.

篇4:不同采收时期白术挥发油比较研究论文

不同采收时期白术挥发油比较研究论文

目的 比较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时期白术挥发油及含量的动态变化,确定白术的最佳采收时期,为中药材白术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白术中挥发油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研究。结果 10月底、11月初时期白术的挥发油总含量和苍术酮含量最高。结论 湖南产白术的最佳采收时期为10月底、11月初。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content and constituents of volatice oil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in different gathering times, determine the best gathering time limit,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 Methods Volatic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with the supercritical-CO2 fluid extraction (SFE-CO2) analyzed it#39;s chemical constituents. Results The content of volatice oil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gathered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October and first ten days of November was the highest. Conclusion The best gathering periods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are the last ten days of October and first ten days of November.

〔Key words〕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gathering period; volatile oil; SFE-CO2;    extraction; GC-MS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1],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和中的功效。主治脾胃气弱,泄泻,汗出,胎动不安等。主要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多为栽培[2]。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油中成分复杂,以苍术酮(atractylon)的含量最高。产地不同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存在差异已有报道[3],而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时间白术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动态变化尚很少研究。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白术中挥发油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湖南平江所产6个白术样品的干燥根茎(从10月11日至12月1日隔10 d采收1次)中挥发油成分。为确定白术的最佳采收时期,保持药材的质量稳定,科学地指导白术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实验材料

1.1  白术来源

样品编号1-6号分别为2005年10月11日,10月21日,11月1日,11月11日,11月21日,12月1日采自湖南平江同一种植地块,见表1。

1.2  仪器

HA121-50-01型超临界萃取装置(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6890/5973型(美国);ISO9001型分析天平(南京庚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HG-903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2.1.1  挥发油的提取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白术挥发油成分。设定分离器Ⅰ的压力为7~8 MPa,温度为35 ℃。分离器Ⅱ的压力为6~7 MPa,温度为30 ℃。运用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工艺即萃取压力30 MPa,温度40 ℃,流量25~30 L/h下萃取90 min。称取各样品干燥白术粉末(过20~30目筛)200 g,装入1 L萃取罐内,按“CO2气瓶→冷却系统→高压泵→萃取罐→分离器Ⅰ→分离器Ⅱ→循环”的流程进行超临界CO2萃取。从分离器Ⅰ和分离器Ⅱ收集并合并提取物,用适量正己烷充分溶解,离心过滤,以挥发油体积计算得率。

2.1.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30 m×0.25 mm,0.25 ?滋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色谱柱:HP-5MS(5%二苯基95%二甲基亚芳基硅氧烷共聚物),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80 ℃,保持2 min后以8 ℃/min的速度升温至280 ℃恒温10 min;气化室温度:250 ℃;载气:高纯He(99.999%);流量:1.0 mL/min;进样量:1 ?滋L(乙酸乙酯溶解液);分流比:1∶50;质谱条件:离子源∶EI源;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150 ℃;电离电压:70 eV;接口温度:280 ℃;扫描范围:50~800 amu。

AD位1

相关推荐

高山仰止,可望难即,满天神佛何处觅指是什么生肖,精准解答精准落实

传统文化

法相千变,形形色色,近在眼前人不识是什么生肖,精准解释落实

传统文化

何处飞来鸿双影代表最佳生肖,解释词语落实释义

传统文化

”无可非难”指最佳生肖,释义词语落实解释

传统文化

一言之词五可中,码有码路三四条的最佳生肖什么,解释释义落实词语

传统文化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音乐教学论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