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十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经济与管理
网友分享
221968
课程代码:00135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依据生产力水平,一般可以把经济形式划分为()
A.传统经济和产品经济
B.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
C.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D.材料型经济和加工型经济
2.家庭承包制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用权适合()
A.结合
B.合并
C.离别
D.连在一块
3.走资本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进步道路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4.农业合作社刚开始产生于()
A.欧美发达国家
B.进步中国家
C.前苏联
D.中国
5.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保护率最高的国家是()
A.瑞士
B.美国
C.日本
D.丹麦
6.市场机制高效率的首要条件是()
A.完全角逐型市场
B.完全垄断型市场
C.垄断角逐市场
D.角逐垄断市场
7.降水是()
A.地上水资源
B.地表水资源
C.地下水资源
D.气候资源
8.就通常情况讲,国内现在农业集约经营种类主如果()
A.技术集约
B.资金集约
C.劳动集约
D.常识集约
9.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一般表达方法是()
A.平均每一个劳动者生产的农商品水平
B.平均每一个劳动者生产的农商品产值
C.生产单位农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D.生产农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总量
10.流动资金借助成效是指企业所占用的流动资金与生产经营成就的比较,下列选项中不是衡量流动资金借助成效的指标是()
A.产值资金率
B.资金利率
C.流动资金占用率
D.流动资金周转率
11.下列选项中是硬技术的是()
A.生产工具
B.决策
C.预测
D.管理
12.需要定理表明,其它条件不变时,某产品的需要量与其价格()
A.同向变化
B.反向变化
C.依据需要弹性来定
D.时而同向变化,时而反向变化
13.商流是在交易过程中转移产品的()
A.用价值
B.所有权
C.价值
D.用权
14.在以下农商品价格构成要点中,基本要点是()
A.税金
B.流通成本
C.生产本钱
D.收益
15.在判断农商品比价是不是适当的办法中,只反映表面现象,不可以反映农商品内部深层的价格关系及其变动的是()
A.历史对比法
B.最高收益法
C.农业平均利率法
D.生产本钱法
16.国家从土地增值中获得的份额是()
A.土地用费
B.土地报酬
C.土地增值税
D.土地改良费
17.国家借助价格杠杆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办法是()
A.减少银行利率
B.收取服务成本
C.提升农商品回收价格
D.提升公务员的薪资
18.消费水平的不可逆性是指消费水平()
A.渐渐降低
B.需进行控制
C.有较大的弹性
D.只能上升
19.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
A.国家的产生
B.私有制的产生
C.剩余商品的产生
D.阶级的产生
20.在农业基本建设中,主要的生产要点是劳动和()
A.资金
B.技术
C.物质资料
D.土地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为了完成管理职能,需要坚持的原则有()
A.系统原则
B.人本原则
C.能量原则
D.效率原则
E.动态适应性原则
22.农业保护的内容有()
A.价格保护
B.农转非
C.增加农业投资
D.调整农业结构
E.社会保障
23.国内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包含()
A.基础管理
B.用地管理
C.土地经济管理
D.土地法制管理
E.土地科技管理
24.持续农业的进步目的应包含()
A.经济目的
B.生态目的
C.环境目的
D.社会目的
E.最近目的
25.农商品加工的重要程度在于()
A.有益于实行优质优价
B.达成初级商品增值
C.降低运输重压
D.满足大家的消费偏好和习惯
E.解决生产与消费的时空矛盾
3、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外商投资经济
27.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28.农业生产资料流整体制
29.买家权益
30.金融
4、判断剖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31.农业的根本特征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离别.()
32.期货成交额比产品的实质数目大得多.()
33.资金积累是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5、简答卷(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4.简述传统农业的特点.
35.市场机制有什么局限性?
36.农商品本钱核算有什么具体步骤?
37.控制消费水平提升的经济方法有什么?
6、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怎么样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指导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借助?
39.试述农业人口不断地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