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探讨英语教学论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英语教学论文(共含1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jsdf8sdn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合作学习模式探讨英语教学论文
合作学习模式探讨英语教学论文
1、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法,利用责任分工的方法,发挥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集体智慧,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完成学习任务这一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合作。
2、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1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英语学习的喜爱,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然而,实施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沟通、讨论、协作,每个学生都拥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看法的机会,这就增加了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大胆问出想知道的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合作学习将以往学生间的个人竞争转变为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2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中心理论之一,合作学习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身份。在活动中,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有对英语知识的认知,也有对英语知识的时间;既有外在的实际操作,也有内在的心理思维;既有个人独立的学习,也有集体互相的交流。此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身份平等,这种平等的身份使得学生在合作交流之中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更为容易。在合作中,学生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使得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合作中“以人为镜”,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2.3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多说,而我国学生平时基本上没有英语交流的机会,合作学习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间互相用英语进行交流,对各自的用语问题相互纠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4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把教学任务发放到每个学习小组,再由小组中的各个成员自己分配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去使用教学工具,收集教学资料。最后通过小组成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互相了解对方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文章基本内容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讨论问题的基本要领。
2.5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英语试题改革后,加大了作文分值所在比例。传统的英语作文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规定写作题目,学生写作,最后教师批改。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仅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作文教学,对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升来说,还犹显不足。我们何不尝试放手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完成作文任务,教师将作文布置下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作文的题目和写作要求进行讨论,阐述各自观点,充分激发每个人的写作思路。在写作完成后的作文批改上,我们可以采用小组间互相批改的形式,在文章的批改中,学生可以通过批改他人的文章,从中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和不足,对亮点进行采纳,以便今后的运用;对不足进行分析,以利于以后的改善。在这样的互相批改中,增强了学生改错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英语好词佳句积累,同时也增进了小组的凝聚力。
3、结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有利于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深入贯彻合作学习精神;如何改良合作学习方法;如何拓展合作学习领域,任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
篇2:“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最敏感的一个因素。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摆在其首,可见二者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改变传统的“讲-听-接受-巩固”课堂教学模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将听、说、读、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氛围。面向全体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编自演,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为此,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过程涉及“吸收、同化、调整、平衡”,该理论强调,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等)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认知层次,促进认识的发展。“建构学派”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的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由于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更益于体现个体的学习风格。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能在不断表现、吸收、反思和自我调整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
二、模式结构: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她)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监控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个人独立学习,又在小组中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并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使小组成员在不断表现、吸收、反思、和自我调整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使每个学生全面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信息流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元多向交流,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互动性和语言的交际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学会互相尊重和理解,学会沟通,学会互相分享。其模式结构如下:
教 师
调 反
控 馈
三、模式的实施:
(一)建立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小组划分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等,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将A等,C等各一人,B等二人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前后两排。这样分组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有利于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每个小组取一个成员认可的组名,每个成员也为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小组成员在组内分工协作,各承担一个角色(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组内成员定期交换角色。
(二)合作学习的几种方式:
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下列合作学习形式:
1、复述--陈述式
要求小组每个成员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陈述个人的观点,每个学生在发言前,需先变化语言表达方式,复述前者的表述,然后完成相关的表格。
2、小组讨论式
各个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组内其它成员可以补充,其它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 (Reading)设计以下问题让各小组讨论:
(1)Does the passage introduce table manners at a Chinese or Western dinner party?
(2)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table manners at a Western dinner party ?
(3)What table manners can you guess the text tells about ?
(4)How does the text develop ,in the order of content or in the order of time ?
其中后两个问题可以作为文章的导读,先通过猜测,增加内容的悬念和学生的兴趣,再要求他们通过略读,理顺主题、结构,并记录要点,以备小组讨论。讨论后,并汇报讨论结果。
3、角色表演式
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情景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如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 (speaking )“致歉与应答”进行课文对话。
1)师生对话:
① T : Oh ,I’m sorry . I didn’t see you just now .
S1 : That’s all right .
② T :I apologize for not handing in the homework on time .
S2 : It’s OK this time , but remember to hand it in on time next time .
③ T : Forgive me .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 by saying so .
S3 : Oh , well , that’s life .
2)学生对话,全班可分为四组,采用连锁反应形式,第一位学生与第二位学生对话,第二位与第三位对话,最后一位与第一位对话,组与组之间开展比赛。比赛的要求:(1)连续的四名学生不能重复,使用同一种表达形式,否则重说。(2)真实设计情景,正确使用语言,否则重来。(3)在对话时要注意自己的站姿、表情、举手、投足等肢体语言,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4)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组活动。然后可利用post-reading中第1-3题练习,训练学生快速查读的能力。本篇课文生词多,句子长,在语言上有一定难度,在精读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考注释,自主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概念图表式
小组通过填图表的形式,对所学材料进行复习、归纳,以帮助记忆。如新教材Unit 5 The Silver Screen (Reading ) 时,教师要求各小组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线索,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 What was Spielberg’s dream ?
② 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reading about Spielberg ?
5、读写一体化
各小组先进行集体阅读,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一些理解性技巧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和酝酿,对原文进行再创作。比如,对原文进行缩写、改写、和扩写等,然后各小组就再创作的文章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相互纠正错误或老师抽样评价。这是一种集体阅读、写作、改错为一体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可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分析范文的框架结构,经过讨论,写出主题句;列出理由要点,并组合成句;举例说明。与同桌交流作文,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材料,推荐一名学生在班上交流,各组代表交流自己的材料,师生共同评价,最后自己修改短文。
(三)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测验和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总结。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采取个人评价和团体奖励相结合,且以团体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鼓励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同舟共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小组成员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帮助他人,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如一次表演、一份报告、一篇文章、一次练习、一份表格的完成或一组问题的解答等)小组成员都得同样的分数;对全班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统一检测时;对平均成绩较高的小组和个人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并把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绩拿入期末的成绩评定中去。
四、模式评价:
合作学习现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的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多边互动的“互动观”。
2、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动与竞赛、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也是合作者,是学习的伙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合作学习的评价以团体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在小组内部形成了“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互助互学的学习情境。这样的评价机制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功能。
五、应注意的问题: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3、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4、要把握好小组学习的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重点、难点上,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上,合作学习在数量上不应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参考文献:
1、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第9期
2、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第7期
3、龚凡履:“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8期
4、叶将花:“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技巧探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8期
年10月29日
篇3: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目的就是要把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学生单一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作 者:张艳 文德刚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 刊 名:教育艺术 英文刊名:EDUCATION ART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4:合作学习模式初中语文论文
合作学习模式初中语文论文
一、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面不是很完善,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够考虑周全,甚至是经过课堂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之后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导致语文课堂的低效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是尤为恰当的,合作学习小组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还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初中生在情境教学的参与中能够提高语文成绩,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再别康桥》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起来朗读,这样能够让学生从课本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进行很好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教学知识,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把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于初中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师的自身文化修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这几个方面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篇5: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合作学习的背景及内涵、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开展英语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作 者:史开泉 汤琳琼 作者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系,浙江杭州,310053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篇6: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讨论文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在教育改革加快进行的今天,给初中数学教学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充足的数学知识基础。合作学习模式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带来一个全面繁荣的初中数学教学局面。本文主要就是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并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对策
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是其中的核心,是指教师通过采用班级集体合作或者自由分组合作的形式,将各种教学资源统一结合利用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取得最佳的数学教学效果[1]。本文就是关于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是构成共同进步、互助学习团体的一份子。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其意识到合作在其学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更多动力。而且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转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活跃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打造一个高效课堂[2]。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方式
(一)开展小组式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中一个最基本的形式,是指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组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学生人数,一般分为两人一组或者五人一组最为合适[3]。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学习习惯等因素,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满意小组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共同学习和相互帮助。以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第四章“角”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中的学生寻找身边存在的角,学生在寻找角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难以理解的问题,比如角的大小、角的形状、角的特点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可以不予以讲解,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就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协商与讨论,而且在小组成员沟通交流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或者得到的意见与小组其他学生进行交换。这样一来也就有助于帮助学生做到补缺补差,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角”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形成一种非常活跃的课堂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开展竞争式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竞争式合作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能够刺激学生对知识的奋斗欲望,激起学生在学习上的胜负欲,让学生的潜能与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使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与锻炼,有助于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4]。以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轴对称现象”一节为例,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数学题目,例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点的事物,让不同的合作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收集的成果展示出来,再统计每个学习小组最终收集到的轴对称事物总量,挑选出其中正确的轴对称事物,计算每个小组的正确率,最后再选出获胜的小组,并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表扬。这样一来,大大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其以高度集中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此外,教师还要控制好小组竞争学习的合理性,防止出现不合理或者过度的学习竞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非常先进科学的教学方式,将其以恰当的方式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带来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发挥出了学生在教学中具有的主体作用,有助于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面貌,对于打造一个高效、和谐、轻松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宪礼,李丽.阅读态度、阅读成绩及学习者对合作学习模式认识之间的关系――一项基于JigsawⅡ模式的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01:24-28.
[2]李孝诚,綦春霞,史晓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03:56-61+67.
[3]徐文彬,彭亮.我国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分析与思考――基于苏科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35:33-36.
[4]段元美,闫志明,张克俊,郑丽红.初中数学教师TPACK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烟台市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04:52-58.
篇7: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论文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论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日趋完善。但其中一些问题仍存在于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针对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问题得到改善,让合作性学习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提出了数学学习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理论、模仿解法、得个高分,而是希望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思维,拥有合格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想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合作性学习不可避免。
一、合作性学习的要求
要想顺利地开展合作性学习,首先要使学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重要性的.同时认识到每个组员的重要性。其次,合作性学习中,组员之间必须达成共识,拥有共用的目标和共同的追求,互相帮助,互爱互助。再次,学生必须拥有合格的社交技能,和谐的队友关系才能将大家的力量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最后,组员必须拥有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的意义,在合作学习时不偷懒,不依赖他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为小组学习贡献力量。
二、合作学习方案
1.小组构成需合理
教师在成立小组时,一定要制订科学的组合方案,确保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比如,学生A语文成绩优异、学生B数学成绩不错、学生C英语最好……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各取所需了。另外,小组成员在学习、实践和认知等各方面能力该应持平,避免合作学习竞争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作时机需巧妙
最好的合作学习时机自然是学生有合作意愿,想要共同研究的时候。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成员在知识理解层面上的差异和思考角度的不同等,让他们在同一问题下产生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产生质疑,检查自己、反思自己,并最终提升自己。
3.合作技能需具备
合作技能不仅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包括学生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学生品学兼优,善交往、善聆听、善反思、善参与。
课改的步伐从未停歇,它也不会间断,所以我们教学工作的改进也需要不断的深入。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的重要途径,它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日后的生活中懂得合作,借助学生有效的合作性学习,不断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戴晓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实施方法简析[J]。新课程学习:中,(02)。
[2]金骏。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研究[J]。数理化学习,(08)。
[3]段俊霞。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9)。
篇8: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摘 要:《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合作学习列为内容标准,其主要目的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去强调学生单一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合作学习既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模式建构 教学环节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合作学习的策略,领悟合作学习的思想和精神,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认为有利于教学的建构模式。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合作学习不同于强调竞争的班级授课,它使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使课堂具有一种宽松、和谐和民主的气氛。这种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实践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能消除那些性格胆怯或有自卑感的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重拾失落的自信,达到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
1.构建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同桌互助合作学习的典型形式就是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作为同桌,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彼此十分熟悉,交流与交往又十分方便。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同桌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并教给一些基本方法:互默单词、互背课文、合作对话等等。例如,在教学大量的日常交际用语时,每堂课开始3――5分钟训练,同桌用英语就各自的.姓名、年龄、班级、爱好等话题进行自由会话,由于交际真实,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同桌间相互练习可以增加练习机会,令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让程度较好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让程度较差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还可以根据学生间的关系由学生自行组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保证使每个小组能有效地完成任务,使人人都积极参与。
3.构建全体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全体师生合作学习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以教学班的全员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了全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如每个月我会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课内外碰到的疑题、难题等进行汇编,共同编写一份英语试卷,每一期小组轮流,协助老师出好试题,然后教师将试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值得一提的是,在每道试题后面最好打上学生的姓名,学生会觉得非常自豪,更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初中英语教学环节模式的建构
1.听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学习小组以4人为一组进行组合,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但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有所差异,且有灵活性。具体操作如下:教师要求各小组4人每天轮流当组长,由组长朗读听力材料、提出问题,3个组员将答案写在训练本上,然后交流讨论,分析错误原因,组长对组员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估,写明听力材料类型和评估结果。反馈单每周五交给老师,听力材料类型要根据成员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而定。教师对各小组的听力材料随机抽阅,提出建议,并选几篇典型材料,让全班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每周五教师查阅小组合作情况并及时反馈。由于这项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操作方便,学生乐于合作,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兴趣,在成功体验中享受了学习。
2.说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说一般指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在处理对话时,可根据对话内容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背诵,优生带动差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自编自演。
3.读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新教材的特点是阅读材料中编入了大量的讨论题,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课题《宇宙和人造卫星》时,这类科普文章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但学生对此还是比较好奇、感兴趣,尤其是男生,我要求组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结果,那些看似复杂、难懂的知识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一下子全明白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合作学习突出了语言的应用,重视语言的实践性和语言能力的获得。重视小组合作交际,重视学生互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和相互竞争的品质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效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篇9:学校体育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基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育专业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进行反思,提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可以是帮助型,也可以是协同型合作学习.帮助型合作学习以教师的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分小组相互帮助,相互协商,强调对知识意义的理解,一般来说帮助型合作学习较为适宜于复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双基”;而协同型合作学习则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体验,构建出新知识,它更有利于发现探究、创造性解决问题,适宜于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的学习.在理论教学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1 帮助型合作学习:提问——讨论——评估
具体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一题多解且答案要具有创新意义.比如:体育课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应如何解决.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给出理由.
第二阶段:讨论.
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小组各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分享别人的观点,从而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应注意:
1)每人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观点.
2)事先作充分的准备,证明论点.
3)不要垄断讨论,发言应简明、清晰、扼要.
4)在参与小组的决策或讨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之前,应明确问题的内涵.
5)小组一旦达成决策,应全力支持.
第三阶段:评估.
学习成果的评估包括个人和小组.小组的报告和小组设计均可作为集体成果,组内任意一人的回可作为全组成绩.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结束后对小组和个人表现分别进行评价.
在学校体育学的教学实践中,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理论的理解,笔者采用帮助型合作学习的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讨论,课中自我表现,按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现象,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教学法中接受教师和书本里那些现成知识和解题答案.
2 协同型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开展探究——发现成果——进行评估
具体如图2所示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指定的教学目标、基本教材,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目标、内容,提出一个适合探究的总课题.比如: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组织体育课教学?对于教材中一些单调枯燥而实用价值较高的教材应如何组织教学?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更合理评价学生体育课的成绩等.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完成课题的子课题,并根据学生对子课题的兴趣分组,选择同一子课题的学生组成一个探究小组.必要时教师参与学生的选择,确保重要的项目都有人选,又不重复.这样通过师生协商形式,尊重学生愿望、兴趣、爱好,学生能表达真正的`学习思路、情感、思维方式,同时又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
第二阶段制定计划
在完成分组并确定各小组的子课题之后,由学生对探究活动共同制定计划,小组确定每个人在子课题中应负的责任.计划的内容应包括课题名称、小组成员、探究内容、可用资源、任务分工.
第三阶段开展探究
制定探究计划之后,实施计划,在这一阶段,学生走向课外乃至校外收集资料、信息、课外观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两人配对,在自主学习中接受各种各样的内容和观点,通过分析、综合,总结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观点,各小组成员应经常保持联络,小组成员要定期配合,及时报告进度情况和分享信息.
第四阶段展现成果
小组成果是整个探究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协同努力之后综合各成员的聪明才智所得的结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现,在展现前教师花一两天时间浏览一下每组报告的主要内容,防止在学生作报告时被打断.
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作报告时,发言者和倾听者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言者围绕主题运用自己的语言清晰阐述,必要时插入图表或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等,结束时请求听者提问.同时,倾听者不随意打断发言,报告可分数天完成.在一个时间段完成两到三个报告.
第五个阶段进行评估在报告结束之后,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估相结合,对报告进行简短评估,促进质量的提高.对探究小组的评估应贯穿全过程.比如说,评价怎样把各人的观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报告,怎样把报告中的内容传递给大家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一些内容,笔者采用协同型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接受各种各样的内容和观点,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总结出自己所需的内容观点,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法特点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学习方式、学习组织、学习系统、学习控制、学习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详见表1)
合作学习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相互之间交换意见,教师指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简单接受教师和书本里的现成知识和答案,死记硬背.
4 建议
1)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是教学的指挥棒,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且教师有较大的主动权.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要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激励功能,针对学生总体水平下降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实质性评价.如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有考试结果的评价,更强调学生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多种评价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避免学生考前1~2周突击复习的坏习惯.
2)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文献资料查询服务,包括提供校内“中国期刊网”等资料查询服务.
3)学期开始,教师向学生公开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任务,以便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后感受与情况,反馈信息,以便修正教学目标.
5)做好学生工作,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各项课后的自主学习,进行合作学习.
篇10: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一、合作学习概念以及特征分析
(一)合作学习概念
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表示把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自主自学”以及“班级合作”等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逐渐增加,并在不断互助与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需求。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协作互动中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来提升团体协作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特征分析
1、学生主体性较为明显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主要任务就是能够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合作学习情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提升其协作性和主动性,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有着显著的互动性
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这就充分说明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习活动无条件加以关注,并在其需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开展互动学习,更容易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水平。
二、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一)教师难以充分发挥组织者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将会对教学效果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书面文件或者口头阶层,教师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其实际含义,从而难以将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无法正确把握合作学的节奏,导致整个学习活动呈现出形式化发展的状态,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二)没有把握住教学任务的'难易度
合作学习从根本上分析属于针对学生阶段性发展需求而选择的教学方法,通过和他人进行合作,让学生在他人帮助之下将自我能力水平转变成实际能力的一种。但是,在实际学习活动中,教师在选择教学任务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学任务的难易度设置缺乏参考标准,学习数学能力之间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教学任务难度无法满足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需求,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教学时间、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主体参与度相对较低
要想能够保证合作学习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能够划分科学化的合作小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合作小组划分标准不科学,小组内成员的素质层次和知识能力搭配不够合作,成员分工一成不变将会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互动效果受到影响,进一步降低合作学习的整体效率。
三、提升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措施之一,这并不是意味着任何学习活动都要通过合作来完成。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教学任务时,要能够突出这种合作的适度性、针对性、灵活性以及适时性,避免出现合作泛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对于基础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从而在锻炼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提升合作效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具体来分析,以下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来完成。首先,对于应用范围广、规律性较强的数学公式或者定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例如“字母表示数字”相关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火柴棒搭建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质疑解疑、交流合作,从而实现“字母表示数字”的教学意义;其次,对于具有挑战性、教学难度较大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加以解决。依靠学生的单一力量难以解决这类难度较大的问题,因此,要能够通过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例如如何通过正方形的纸张来制成容积较大、无盖的长方形,这类问题的挑战性较为明显,学生需要通过交流讨论、分工协作来解决,这种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最后,对于开放性的一些问题,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问题的答案并非唯一,这种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互相交流、多方思考,从而更快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想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效率,就要能够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是否能够主动积极、更好地同他人进行合作、更好地对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加以拓展受到数学教师的普遍重视。因此,在对数学应用情景加以创设时,教师要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相关知识以及具体的问题情境、数学学科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诱发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联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进行自我综合能力锻炼等。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相关教学活动时,很多学生因为初次接受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点,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分不能够有效把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例举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体,包括“冰箱、空调、篮球”等物件,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物件的性质和特点加以分析和总结,从而让他们在这些熟知的教学环境下提升对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认识力度,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和实施。
(三)保证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能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出,让其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得到发挥,让他们成为初中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任,保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以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尽可能提升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和灵活性,提升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引导他们利用群策群力来完成具有教学难度的任务,保证合作学习学习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和实施。例如在进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能够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小组,然后分组进行计算器教学,这样就能够缩小教学范围,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计算器工具上面的各个按键功能和用法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保证其主体地位,在进行教学课件制定时,教师要能够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计算器应用知识基础,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讲解方法,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合作学习的出现和发展相对较晚,但是,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要能够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找到和学生实际状况互相匹配的教学模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保证在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
篇11: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论文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数学是一门考验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老师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教育能够训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们的智慧。但是在传统数学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非常僵化,随机应变能力下降。因此老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次很好的创新。让学生们通过自由结组的形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能够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们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且还能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性。因此老师们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正真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逐一说明。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其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能够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为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锻炼学生们的这种能力,让学生们能够综合发展。再次,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因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通力合作,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因此使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们的社会性,因为每个学生总有一天要走入社会中。而社会就是由一个个的小团体组合而成的。每个团体都有不同的社会职责,大家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平稳运行。由此可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你对学生们的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1、合理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数学知识的种类对数学知识进行划分。因为不是每一部分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因为无论怎样进行学生们的划分,在一个小组中总会有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封闭性很强内容的讨论,就很难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因为问题的封闭性强,解题思路非常固定,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能很快获得答案。但是学习不好的同学很可能就会发懒,直接窃取现成的答案。这样对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应该选择一些开放性强,具有多种情况或者多种解题思路的题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例如,在探讨矩形中的动点问题时,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中,给出的点是在进行不断的移动。所以在不同时间点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这样也就回造成答案的多样性。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非常复杂,一个人很难将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周全,因此这一类型的题目非常适合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将每个学生的智慧利用起来,从而攻克难题。
2、合理对小组成员进行搭配
每一个数学小组都是一个小集体,学生们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的进行集体活动。因此老师们应该合理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搭配。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强行将两个性格正好相反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进行学习,那么必然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有目的性的进行小组成员的分组。这样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例如,老师们可以在课下细心观察哪些学生们会经常一起进行玩耍。这些经常一起玩的学生们必然是互相比较熟悉的,性格也是相近的。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的互相信任和尊重,出现具有争议的问题时,也更能够包容彼此。因此老师就可以基于这种情况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分组。
3、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我们对待同样一种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在鼓励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积极对学生们的思路进行引导,因为培养发散思维是一件好事,但是没有方向的瞎想就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因此老师们应当在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前给予一定的方向性上的指引。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们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解题能力。例如,学生们在几何学的证明题中。因为给的已知条件有很多,学生们仅仅使用其中的几个条件就能完成证明。学生们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就应该充分将思维发散开来,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通过对不同的已知条件进行运用,然后通过不同的定理和方法就能够完成此类问题的证明。因此老师们应该在学生们探讨此类型的题目时鼓励学生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老师们应该积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雪芬.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7):128-129.
[2]魏哲侠.基于小组形式下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9):47.
[3]潘良杉.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95-196.
篇12: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论文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多种学习方法,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相比于小学其他学科,小学数学有着更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让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感到吃力,这主要是由于此年龄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所决定,其思维发展从具象思维模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合作学习运用而生,它是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由多人组成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成员之间的有责任感的、有组织性的相互依赖、互助合作为主要特征,在愉快、团结、积极的`教学环境中达成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合作学习运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合作模式,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意识,有利于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相互间的合作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模式研究,能促进其有效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保证分组有效性
为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将合作学习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持续刺激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前提则是确保分组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对班级的每个学生认真了解、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等来分组,突出学生的特长、巩固学生弱项,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笔者本人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为例,此阶段小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质变”阶段。在这一“关键年龄”时期的小学生,选择“合作对象”进行学习活动时,同关系较好同学组队、学习成绩好或差成为选择组队同学的倾向性依然存在。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个体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学生性格,并将其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坚持组间相类似、组内有差异的原则,对班内同学进行合作小组的合理划分。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信息,进行分组时,要将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这是便于教学活动进行的合理人数。小组人数确定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组内的任务,推选出组长、信息记录员、操作员、监督员等职务,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并鼓励学生轮流担任每个职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实现合作有效性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模式并不能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合作模式中应当一直处于引导者角色的教师,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传统教学方式中,无法摆脱说教者的角色定位。为实现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过程,并根据教学活动进行实时转换。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阶段,要调动起小组同学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与小学生日常经验有关联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较快进入教学情景。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整个学习当中。教师要做到基础知识讲解与引导合作相结合,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为例,课程开始讲述线段、直线、射线,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概念,就三者的相同和不同进行小组讨论,并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随后的小测验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由学生进行回答和评析,学生分工合作又任务明确,大家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既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内的学生明确任务分工,记录、发言等角色分工明确,保证分组合作的有效性。
四、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合作学习积极性
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评析阶段。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健全小学教育评价机制,除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之外,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教师要探索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就小组探究成果、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等内容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就自身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对组内成员和组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点评,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分析。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仍然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习本身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评价体系,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分组合作模式,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丰富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模式教学方法,能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协作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能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融合人际关系,增进师生同窗之谊,寓教于乐。
作者:蓝小梅 单位:福建龙岩上杭县官庄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天增.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3).
[2]谭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7,(8).
[3]蔡军.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2017,(2).
[4]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
[5]黄腾飞.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论坛,2017,(15).
篇13:浅谈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
浅谈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
浅谈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作者/戴倩霞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选择合理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浅析了中学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当前英语教学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情况,就如何运用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英语水平而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观念;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情况;建议
自主性学习是21世纪的必然。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的运用,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思考、自我总结。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和使用上,关注学生自主性学习英语这一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关于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的
实际运用情况
结合我国各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实情来看,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仍旧围绕应试教育的大小考试而进行,对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的使用仅仅在英语课堂中有所体现,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1)教师通过一些英语视频、音乐、故事等,使学生在自我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教材的'个别英语教学内容,在新课改要求里明确指出需要学生自主性学习,所以在这些英语教学内容上,教师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并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进行一定的辅导帮助。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工作,注意到了创新型英语教学模式、交流合作型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1)对自主性学习英语模式的理解不正确;(2)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进度紧张,开展自主性英语学习的时间很少;(3)开办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不成熟,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重视自主学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可利用条件欠缺。
二、高三英语进行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的实效分析
高三英语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框架,通过第一轮广泛复习与第二轮要点复习,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应试成绩。在高三英语教学中,教师将不再以授课主体为英语教学的中心,而是以引导、帮助的方式来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复习,重在提高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的效率。
三、提高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三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广泛使用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重视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际运用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进行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合理运用英语教学资源,创造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环境和学习活动
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的运用,不能理解成教师不参与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而是要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运用一些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享受英语学习这一过程,在自我学习中得到满足感,促使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及时鼓励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变成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学生得到肯定的评价后,他在心理上会产生满足感、快乐感和成就感,并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及时肯定学生,给他们以准确的评价,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再加上评价量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学生英语自我学习效果的目的。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对自主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断总结与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周冬英。构建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聂玉景,吴延东。基于自主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5)。
(作者单位 广东省化州市第三中学)
篇14:医学英语教学模式论文
医学英语教学模式论文
医学英语教学模式论文【1】
摘要: 专业英语影响医学生的发展和竞争力。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本文从单词的积累,到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处理、课堂环节的设计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辅助等方面,讨论了拓展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医学英语 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 模式拓展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和学习工具,国内医学界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英语成为许多国际会议的通用语言。
医学院校的学生除了应具有基础英语知识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水平。
数量掌握和英语运用能力是十分迫切的要求。
与公共英语相比,医学英语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太高。
“医学英语涉及面广,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到预防医学大约包含了60多门学科,医学术语就有20多万条”。
[1]开设医学英语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文章,查阅医学英语文献的能力。
仅仅在课堂上逐句翻译是远远不够的。
“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消除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医学知识不足而产生的尴尬,提高教学效果”。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营造教学互动的氛围。
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极大程度促进其自主精神。
如何引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师为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水平所面对的课题。
1.教学模式拓展
1.1巧攻词汇
医学词汇一般既长又偏,某些医学词汇甚至由多达20个字母组成,如reticuloendothelioma(网状内皮瘤),令大多医学专业的学生头疼,学生学习和记忆都很费劲,更别说拼写。
实践证明,机械地背记单词,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很容易忘记。
虽然医学词汇数量大,而且单词长,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应引导学生利用构词特点,即通过理解词根、前缀、后缀的方法,通过了解希腊语和拉丁语词素的异同、派生词的构成的一般规律,来扩充单词。
比如前缀中dys-表示“坏,不良”,dyspepsia(消化不良)、dyslexia(诵读困难)、dysfunction(官能障碍);di-表示“两个,双”,dichromatic(二色的,二色性的,二色视的)、dioxide(二氧化物)等。
后缀里-ane表示“烷”,methane(甲烷);-ase酶,transaminase(转氨酶)。
另外,分系统讲解词根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将词汇分成内分泌、泌尿、心血管、脑肿瘤、消化、呼吸等类别,解析词的合成方法,使学生能在阅读专业资料时不必时时停下查阅字典。
这样通过学习构词法,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就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专业英语的词汇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多方面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词汇基础。
1.2精设课堂环节
不仅要传授专业英语的知识,更要培养和提供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教学活动的实施,应摒弃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模拟各种情境,运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师生或同学间相互对话等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提高积极性,确保更好的教学效果。
建立听说技能训练专题,加强在问诊、医患对话、病历讨论、医学报告、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写作等方面的专题训练。
选择原版的病例分析、医学文献参考、医学应用写作等问诊作为范文,通过分析了解医学英语文章的术语和语法特点,比如多用名词性结构、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
在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熟悉医学英语写作的模式,即通常分为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所用的时态都是现在时,表达法也是固定的。
在此基础上,实践写作,并组织学生自己对范文进行对照,先自改,然后再和教师讨论提高。
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有效地投入专业英语的学习。
1.3选择与处理内容
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便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选取适合学生情况的原版教材,包括医学文献、论文和摘要。
可以简化某些英文文章,使其符合或略高于学生的英语水平。
还应该同时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收集一些语言生动、地道,内容新颖,能体现医学发展前沿的文章。
还应通过选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不再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而是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多视角看待病人、对待病症、看待医学。
作为补充阅读材料,另外可以选择性推荐医学散文和小说等,比如阿瑟・黑利的《最后的诊断》、《烈酒》和刘易斯・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等。
在欣赏清新优美的文笔的同时,和作者一起思考生命、人生和社会乃至宇宙的存在,了解一个医学工作者所需要的综合文化科学素质,了解在医学圈的种种可能的现象。
语言的交际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已经学到的和正在学习的内容与需要学习的内容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针对大班上课的现状,组织小组及对话活动,设计各种适合小组或双人对话的交际情景或语言游戏。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进行教学。
要避免单纯语言点的细节讲解,把握全文,思考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是更有效的学习。
比如在“Animal Magic”一文中,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泛读的方式,要求学生两次快速阅读全文,第一次读完找出文中的语篇连贯点,第二次读完后圈出或用自己的.词给出每一段的关键词。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不同学生提供的关键词答案,选出大家都同意认为能更好地概括该段落意思的词,共同回顾该段内容。
最后布置学生课后根据上述关键词,准备复述文章内容。
这样,学生很好地实现了对全文的总体把握。
听力作为一项技能,既独立又和其它方面不可分。
鉴于很多学生此项较弱的现状,可采取措施加以扭转。
增加听前准备,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比如语言、社会文化和医学知识等方面的情况;利用本来掌握的知识,对新的内容加以推测;还可以将听力与口语相结合,借助专业学生口试的形式,但内容是医学范围的:准备一段独白,放音两遍,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关键词,在听完后根据关键词,对原文内容进行口头复述;也可以采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针对性的问答。
传统的字典逐字生词的中文意思加单纯语法的阅读方式是不能根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
2.辅以新手段
2.1运用多媒体
据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的实验得知,“人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3]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动静结合、视听并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高直观形象的场景。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科普教学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根据碟片内容编写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环节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人人都有收获。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使医学英语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加易于理解及掌握”,[4]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抽象概念得以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内容不再枯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视觉和声觉效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笔者曾结合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进行课件制作,然后在全班面前演示,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学生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加深并拓宽了对课本内容,包括本专业领域的理解。
2.2利用网络优势
网络的普及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英语教学中缺乏英语环境的现状,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日益成为传统教学的不可缺少的补充。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信息具有实时性、新闻性的特点,它把社会各领域的最新消息,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生动地提供给学生。
在教材内容之外,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指定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材料,或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查找资料。
仍以“Animal Magic”为例,文章写于20世纪末,讨论了从移植动物器官至人体的问题,当时此项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并未临床推广。
而如今距写作时间过去了十多年,科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此可鼓励学生搜索资料,了解现今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在课堂上做报告,组织关于此举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的讨论。
讨论后再回到文本内,有重点地介绍语言点,主要是关于用法,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还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3. 结语
帮助学生熟悉教学方式,将传统方法与新模式有机结合,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比如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网络工具等不应该取代教师的课堂作用,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既明确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又做出明确安排,教师通过实践和积累他人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课堂上结合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辅以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使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既考虑各专业间共性,又考虑学生个性,加以调剂。
医学英语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英语不仅成为医学生真正实用的工具,而且能增强医学生在人才中的市场竞争力。
传授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交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
提高英语技能作为一项艰巨和并需渐进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坚持探索,努力形成有效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各种不断加强的设备为教学辅助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具有良好的医学英语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15: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一、CBI教学理念及其模式
在实践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不同,CBI教学会有所侧重,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常见的有五种:沉浸模式(Total/PartialImmersion)、保护模式(ShelteredModel)、辅助式(AdjunctModel)、主体式(Theme-basedModel)和语言训练课程(Lan-guageTrainingCourse),这些模式依次体现出语言与内容的过渡与融合关系。
(一)沉浸模式。沉浸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英语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所有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由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组成的语境中。在沉浸模式中,语言只是专业课学习的一门工具,学生更侧重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沉浸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输入,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能力。
(二)保护模式。保护模式即为专业课与语言课一体化的模式,适用于当学生的语言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课程需要的时候,教师通过一些“保护”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通过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实现教学目标。具体采用哪些“保护”方法,教师可依据学生语言水平、教学内容等灵活运用。
(三)辅助模式。辅助模式是指同时开设专业课与语言课,由专业课和语言课教师共同承担。该模式适用于当学生语言水平相对较低,跟不上学科专业教学的时候,通过开设一门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课内容。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专业课教学为出发点,语言课为专业课服务,语言课以专业课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主题模式。由语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各类主题和话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语言为媒介,在获取新信息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
(五)语言训练课程。语言训练课程适用于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主张把语言学习放在第一位,重点是语言技能的学习。此模式虽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但仍以内容为依托,只是内容没有固定的主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语言训练课程与主题模式相结合,可以避免单一模式的枯燥乏味。
二、CBI教学理念下护理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示,教师应把护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护理领域内英语的实际应用上。其具体目标是,通过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阅读护理专业文献,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例如病史采集等日常交流;熟悉护理专业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掌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护理英语知识和护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就能以此目标为基准,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目标去执行。
(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采用应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语言水平而定。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采用以主题模式为主,语言训练课程为辅的模式。语言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专业特点选取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主题,旨在增加学生的医学词汇和基本语言技能,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通过两年的英语及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护理院校可以采用辅助模式和保护模式进行教学。辅助模式由专业课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分别负责专业课和配套语言课教学,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密切配合,彼此做好协调工作。保护模式对学生及教师都有较高要求,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课程,又要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讲授。有条件的院校可先聘请外籍专业课教师上专业课,上课的同时还可对本国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学术交流。
(三)教材。1.原版教材。教材是CBI教学理念的关键因素,CBI教学理念提倡利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主要是因为原版教材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1)真实性。原版教材提供了大量地道、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及丰富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2)先进性。对于医学来说,西方的发展要相对先进一些,原版教材可以最直接、快速地把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呈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科学性。原版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编写原则编写,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且需经过国外专家多方论证与实验方可出版发行,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2.自编教材。原版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编教材授课。自编教材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编写,但编写时应按照原版教材所具有的特点去编写,即保证教材的真实性、先进性和科学性。(1)真实性。教师在自编教材时,在选材的问题上要尽量采用地道、准确的语言素材,还原真实的语言环境,如遇到难点,需做一些批注、解释,也建议尽量使用英语,以保证语言的真实性。(2)先进性。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尽量把最新、最权威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在保证学科的先进性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表明,输入的语言材料有趣,学生对材料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语言,同时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要拘泥于统编的教材。(3)科学性。自编教材一直因缺乏系统性而遭诟病,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严格遵循教材编写原则,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在自编教材时,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学生的语言水平。各护理院校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语言水平调整教材的难度,语言水平要与内容难度保持平衡。作为CBI理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当语言材料输入水平略高于学生水平时,语言获得效果最好。
(四)教师。CBI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目前因培养模式的问题,这类复合型人才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加强对专业课教师英语素质的培养入手。护理院校可以聘请外籍教师或专业英语教师担任顾问和指导,对专业课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备课、试讲等环节进行指导和评定。同时护理院校要为专业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出国深造,使其逐渐具备精通的外语表达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五)评价体系。CBI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内容为依托把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结合,因此在评价内容上也应体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结合。护理英语考核内容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要考查学生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又要考查专业写作能力,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全面覆盖护理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在评价方式上,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本课题将CBI教学理念引入到护理英语教学中,构建新的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把护理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单纯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通过借助专业学科内容,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本文就CBI教学理念中的核心因素教材,教师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做出几点建议,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希望笔者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后续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国护理院校特色的CBI教学发展之路。
作者:景彩虹 张静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4).
[2]成艳萍,高绍芬,邱服斌.CBI教学理念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2).
篇16: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浅论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浅论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浅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己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2-6人)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势必造成“优生”严重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不能体现个性的“一刀切”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同时,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都各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有目的地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说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和创新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法教学正是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精神。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新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我国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合作意识。《语文的行动纲领》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教育应体现主动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根据教育学理论,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的小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中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也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其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发挥潜能;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
根据素质教育论,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对象是人,从社会学观点分析,学习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而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生更顺利地实现社会化、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显然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进行交流与调节,以及进行具有社会生活特色的劳动分工。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质、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
1、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要创设一种意境,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的意境中。可分为五步完成。
①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教师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认知、情感、技能目标,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③以小组为单位诵读,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的含义。
④检查验收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因提前预习过)
2、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这是“合作学习”的继续和深化。是本模式的关键环节。
①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内容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圈、划---―生疑。
② 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圈划的地方进行思考----思疑。
③ 学生提出问题----质疑。
④ 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学生从讨论中深化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议疑。
⑤ 以小组形式把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汇报----释疑。
3、教师点拨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总是进行重点点拨、解惑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4、变式训练
知识迁移、强化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
5、归纳小结
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从纵的方面寻找作者的思维轨迹,进行全文总结,并通过板书体现出来,使学生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注意突出知识结构的整理,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
在学科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变换或结合模式的步骤,如语文教学中可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第二步与第三步相结合,也可以把第二步、第三步、第五步相结合。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合作交流性原则: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
2.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课堂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因此更要求教师“导”得科学,“导”得及时。
3.反馈性原则:教学是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因此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小组讨论,或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4.创造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发现情景,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
五、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1、应用说明:
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如学习《琥珀》这一课内容:
先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
第一层次,找出琥珀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单纯地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描写想象的部分你最欣赏哪里,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的点拨,得出了很多解法:如综合法、分析法、结合法等方法。第三个层次,你想从什么物品来想象它的形成呢?你能说说你打算从哪几方面来进行推测、想象吗?(这一过程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四个层次,归纳小结。
整个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拨。
2、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讲读课文及阅读课文的教学。
3、实现条件
① 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
突出一个“导”字,重占在于点拔,开拓思路;对学生一视同仁,悉心指导,给予学生紧合乎需要的帮助。
② 对学生的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能与他人友好的相处,并进行讨论。
总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同学问相.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科的素质教育。
篇17: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浅论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浅论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浅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己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2-6人)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势必造成“优生”严重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不能体现个性的“一刀切”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同时,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都各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有目的地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说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和创新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法教学正是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精神。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新世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我国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合作意识。《语文的行动纲领》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应体现主动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根据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理论,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的小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中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也是实现课堂
[1] [2] [3]
篇18:合作学习论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被教师接纳并广泛应用到课堂中去。但在选用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扬长避短,防止做法上的形式化和绝对化。惟其如此,合作学习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学应该遵循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合作情境,使学生想合作
1、设计合适的的合作内容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设计不合理,表面看起来学生是很热闹,是实际上却并没有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就缺乏合作与交流,这样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
师: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交通部门想了解某一路段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特意拍摄了一段录像。下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把通过的各种机动车辆数统计出来。
播放30秒钟,学生尝试记录。
反馈,学生的统计结果各不相同。
师:为什么你们收集到的数据不一样呢?
生:车太多了,记不下来。
生:录像放得太快了。
生:一个人又要看,又要记,没等把车名写好,已经开过去了。
师:那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商量后,一致赞同几人合作,一人看屏幕,负责报车型,其他人负责记录。
师:你们就几个人自愿结合试试看。
教师事先并没有交待或暗示可以同桌合作,只是在学生感到靠个体统计困难时,才组织学生商量找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合作统计,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容易形成合作的意识。
2、要有明确的合作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由老师发起的,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完成指派的任务(掌握一定的学习内容)。教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要让每个小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能使小组活动成为热闹的形式,空有外在的表象,没有实质的内涵。
3、要讲究合作的时机
首先,每次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 一堂课的分组讨论不宜过多,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获得较高的质量。
其次,每次合作讨论的时间要恰当。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对小组学习的时间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做到心中有数。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合作效果。
二、引导怎样合作,使学生会合作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有许多。通常使用的有以四人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通过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学会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到合作前分好工,合作中齐心协力,各负其责。例如,我在执教“认识钟表”时,给每组提供一张圆片,两根大纸条、剪刀、图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面模型,并要求:“小组合作时要保持安静、团结友爱、分工合作;听音乐,开始;音乐声停,就停止。最后比一比哪组做得最快最好?”这种要求与激励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增强了小组凝聚力。因而,小组合作就会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2、学会交流与表达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在合作学习中,往往看到很多出色的“小老师”,经常代表小组发言,且把正确的结论一下说完了,其他同学就无话可说了。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消极心态。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鼓励每一个同学都踊跃发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心里明白,但嘴上说不清楚,教师要耐心引导,多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
3、学会耐心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耐心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在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听,不随意打断或插嘴。同时,在听的时候,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和反思评价能力。这种做法坚持下去,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学会倾听不仅能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同时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建立合理评价机制,让学生爱合作
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业采用终结性评价的做法依旧很普遍,因为终结性评价具体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另外,在注重课堂上的发展性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合作小组整体评价,容易忽视对小组中单个成员的评价和奖励。
以前在评价时我就只知道在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后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等。虽然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但却忽略了对小组单个成员的评价和奖励。其实,合作学习最终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在后来的具体操作时,我让学生自己做评委分别给各组成员所在的小组综合打小组分,再根据组内成员的不同表现分别给各成员加激励分。把合作学习组的得分与激励得分相结合所得分就是个人所得分,记入每个学生的记分册中。我想这样实施对学生个体发展性评价可以让学生不仅了解到自己的过去,还看到自己的现在,更能展望自己的未来。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完整地理解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地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掌握实行小组合作的技巧并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让学生想合作、会合作、爱合作,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放光彩,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篇19:合作学习论文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新课标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可见“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开展快乐合作学习的一些实践与体验。
一、快乐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1、科学分组是合作的前提
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地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人——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
2、合理明确的成员分工是基础
要保证快乐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运转,合理明确的成员分工是基础。小组合作讲究的是团结,为了更好地激发个体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把四个成员编成1、2、3、4号,组长是l号,负责分工、组织、检查等工作。在选小组长时,我会选择有号召力、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的班干部和学生担任这一角色。另外我还经常进行角色分工,让学生轮流担任记录者、检查者、解说者,在分工中努力做到使每个成员都能担任各种角色,让学生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从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加强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首先,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都要起一个自己喜欢的组名和响亮的口号,这样有利于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其次,做好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工作。我经常用“会批评人的组长,谁都会做,能采取各种方式让每个人都精彩的组长,才是优秀的组长”这句话来鼓励他们做个优秀的组长。再次,对全班所有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让学生掌握倾听、讨论、表达、评价等合作技巧。
二、“快乐我先行”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1、教师是快乐合作学习的“导演”
要想快乐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如这几天要学的课文哪些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体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学生做什么准备,合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如何点拨、引导等,把这些问题提前一天或几天在备课时思考好,再向学生布置“快乐我先行”的作业。“快乐我先行”的作业根据课文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等,并遵循低入性、循序渐进原则,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课文《桥》时,我是这样布置“快乐我先行”的作业的:1、抄写你认为难写的字词;2、课文中有许多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在书上画出来,写出这样描写的好处;3、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4、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你的理解;5、收集你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这样的作业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2、学生是“快乐我先行”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每个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等进行学习,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行。“快乐我先行”重在“先行”,教师应提前将所要学的新知识、新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研究、收集资料、进行实际操作等。学生还有一个资料本,我要求他们收集的资料短而精,并熟悉资料,最好能在家里对着镜子练说,或讲给家人昕。这样既锻炼了他们大胆地说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课堂是“快乐合作”展示的舞台
学生与生俱来地拥有自我探求、自我成功的表现欲,因此亮相展示便成了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快乐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小组讨论交流、分组展示、派代表展示、个人即兴展示等就成了课堂教学中最生动、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
如在教学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我是这样开展合作学习的:1、常规课前五分钟演讲。2、猜谜语激趣导入。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让学生用波浪线把最能表现严监生性格的语句画出来,写上批注,自由发言。4、聚集重点,感知人物形象。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揣摩本课重点——严监生临死前的心理:通过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揣摩严监生的心理;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读、动作表演读等朗读方式揣摩严监生的心理。学生讨论后上台汇报,师生进行点评、补充。5、课堂练笔,读写结合。我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就坐在严监生的床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课本的插图上方。6、课外拓展。(1)小组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2)欣赏巴尔扎克写的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小组派成员说说同样是描写人物临死前的情景,片段与课文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这个环节是合作学习的提高环节,问题的难度有所加深,学困生在倾听其他学生发言时能学到知识,优等生在发言时能力又能再次得到提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成了学生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在合作、展示中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