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试卷  > 语文试卷 >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统编版)

网友分享 207417

分享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

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课文重点解读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理解: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理解: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理解: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4)“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理解: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加深了我们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

(5)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理解: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6)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理解: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7)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理解:小生命何罪之有?小女孩就这样在旧年夜冻死了,连最无私最宽容的上苍也接纳不了她,新年的朝阳之光竟未能给她带来哪怕是一线生的希望。“万象更新”之日,小女孩竟无以跟新年的朝阳打一个照面,巨大的反差缘自何处?悲剧啊悲剧,莫大的悲剧。安徒生是在用美丽动人的童话状告社会,状告制度,用心是多么良苦啊!

3.主题概括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大火炉,因为她寒冷,渴望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香喷喷的烤鹅,因为她饥饿,渴望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很痛苦,渴望快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慈爱的奶奶,因为她受尽苦难,渴望被人疼爱;第五次擦燃整把火柴,她跟奶奶一起飞走了,因为她非常向往美好的生活。

4.学有所得

一个美丽、乖巧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多么让人心酸啊!和小女孩相比,我们多么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快乐地成长。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为什么小女孩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出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2)体会文中三处破折号的用法。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注释说明”的,说明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大年夜”。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补充说明”的,补充说明“拖鞋为什么那么大”。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意思的变化和承接”的。前面的“灯光”“香味”“大年夜”和后面的“她可忘不了”是两个意思,用了破折号,就连接起来了。

(3)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7.课外拓展

(1)简介作者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苦人。在创作生涯中,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著名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2)写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让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当安徒生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被赶出家门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桥下坐着。没有鞋穿,她只好用双手抱着双脚取暖,安徒生就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同情及对世道的不平,创作出了这篇童话故事。

(2)火柴知识

1816年,法国人德鲁森制成了黄磷摩擦火柴,火柴头上涂有硫黄,再裹上黄磷、铅丹或二氧化锰及树胶的混合物。黄磷是剧毒物质,人误服0.1~0.2克就会死亡。用黄磷制成的火柴,受热到40℃时就会起火燃烧,在粗糙的物体上一擦就着,容易引起火灾,很不安全。

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发现无毒且不能自燃的红磷,从而出现了安全火柴。安全火柴是把引火物成分分别涂在火柴头和特殊摩擦表面两个部位上制成的。1855年,瑞典人伦斯特勒姆获此项专利。他用可燃物三硫化锑、氧化剂氯酸钾、二氧化锰及树胶调成糨糊状涂在浸过石蜡的小木棒上制成火柴头,把红磷、细沙做成稠浆涂在火柴盒的侧面做成沙皮。这样,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侧面的沙皮上摩擦,才会点着。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灾,因此称为“安全火柴”。

可是,由于黄磷火柴不易变质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安全火柴在20世纪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国定为违禁产品的黄磷火柴。安徒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黄磷火柴时期,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墙上就能擦燃火柴。

从不安全火柴到安全火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科技进步的历程。现在已出现了防水火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特异的火柴一定还将陆续问世。

(4)描写人民苦难生活的诗歌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理解: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可以收获许多粮食。天下没有一块闲置的农田,可依然有农民饿死。

9*课:《那一定会很好》

1.课题解读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种子不断产生愿望,而奇妙的是这些愿望竟然都实现了,最后种子在经历完生命的体验之后,又回到了生命的原点,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2.课文重点解读

(1)“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理解:这是主人公的第一个愿望—站起来。虽然被泥土紧紧包裹,很难受,但是种子不抱怨,不乞求别人的怜悯,而是心怀梦想,积极改变现状。

(2)“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理解:这是主人公的第三个愿望一坐下来。虽然骨头吱吱嘎嘎地响,但是主人公并没有抱怨,而是心怀美好的愿望。

(3)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理解:这是主人公的第四个愿望—躺下来。虽然老了,坐着很吃力,但主人公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4)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理解: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3.主题概括

这篇童话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4.学有所得

人们总是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状态,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无论是哪种生存状态,总有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主人公的一生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和主人公的一生非常相似。我们也要像主人公一样,心怀梦想,坦然、乐观地对待生活。

(2)作者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美好品质的?

①语言亲切,贴近生活。例如,“大口大口、走来走去”等词,读来让人感觉画面熟悉,如身临其境。

②情节反复,结构清晰。文中四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③独白式心理描写。文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坚强向上的美好品质。

(3)你喜欢主人公吗?它面对每段不同的生活旅程,它感到抱怨了吗?它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为什么喜欢它?

理解:它没有抱怨。对待生活依然积极乐观。它依然心怀美好,享受生活中的每一段历程。

7.课外拓展

(1)诗中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有关坦然乐观的句子。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宋·杨万里

世界上没有幸福,但有自由和宁静。——普希金

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朗弗罗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爱因斯坦

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瞿秋白

(3)关于奉献的名言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爱因斯坦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在政治中我们需要能有所奉献的人,而不是想有所收获的人。——(美国)巴鲁克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

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

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罗斯金

AD位1

相关推荐

”无可非难”指最佳生肖,释义词语落实解释

传统文化

今期猪虎龙出特,四十结伴九难寻是猜一最佳准确生肖,释义落实成语作答解释

传统文化

时望所归代表什么生肖,猜打一最佳生肖解释释义词语

传统文化

2025年全国部分省市小学及初高中寒假校历(必看)

动态要闻

2025年河南多地期末考试时间(必看)

动态要闻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统编版)

下一篇: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统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