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精选7篇)

网友分享 140162

分享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精选7篇)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1)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地理、生物等。通过这些实例分析明白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各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宗教观点影响。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

  教法建议

  1、人类产生前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课下让学生查找资料,看一看地理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对宇宙、生命和人类起源的问题的理解,上课时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视频材料或挂图进行说明。

  2、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一点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具体事物说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对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仍然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3、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类起源的过程说明人类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我国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历程的分析,提问学生社会为什么会向前发展?是什么让它向前发展?人类能不能够改变这个历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 (板书)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

  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

  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播放视频《生物是客观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他们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社会发展简史》,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类产生的过程。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并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所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想一想”。(第7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

  第一,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第二,   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巩固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板书设计

  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世界观点的探索

  2、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 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②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③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

  ②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探究活动

  世界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然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一看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有哪些合理之处,又有哪些不合理的。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对自然界的认识

  对社会的认识

  合理之处

  不合理之处

  本质

  中国古代

  神话传说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     

  外国哲学家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1)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地理生物等。通过这些实例分析明白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各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宗教观点影响。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

  教法建议

  1、人类产生前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课下让学生查找资料,看一看地理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对宇宙、生命和人类起源的问题的理解,上课时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视频材料或挂图进行说明。

  2、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一点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具体事物说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对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仍然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3、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类起源的过程说明人类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我国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历程的分析,提问学生社会为什么会向前发展?是什么让它向前发展?人类能不能够改变这个历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 (板书)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

  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

  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播放视频《生物是客观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他们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社会发展简史》,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类产生的过程。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并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所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我们每个人都在利用着自然存在的自然物,从利用自然物来看,体现出了人类的聪明智慧,那么,为什么说它们是客观的呢?请大家看视频(播放视频《人们利用的自然物是客观的》)。

  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养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发电等。即: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想一想”。(第7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

  第一,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第二,   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巩固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板书设计 

  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世界观点的探索

  2、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 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②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③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

  ②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探究活动

  世界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然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一看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有哪些合理之处,又有哪些不合理的。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对自然界的认识

  对社会的认识

  合理之处

  不合理之处

  本质

  中国古代

  神话传说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     

  外国哲学家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1)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地理、生物等。通过这些实例分析明白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各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宗教观点影响。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

  教法建议

  1、人类产生前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课下让学生查找资料,看一看地理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对宇宙、生命和人类起源的问题的理解,上课时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视频材料或挂图进行说明。

  2、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一点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具体事物说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对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仍然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3、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类起源的过程说明人类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我国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历程的分析,提问学生社会为什么会向前发展?是什么让它向前发展?人类能不能够改变这个历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 (板书)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

  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

  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播放视频《生物是客观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他们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社会发展简史》,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类产生的过程。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并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所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想一想”。(第7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

  第一,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第二,   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巩固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板书设计 

  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世界观点的探索

  2、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 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②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③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

  ②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探究活动

  世界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然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一看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有哪些合理之处,又有哪些不合理的。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对自然界的认识

  对社会的认识

  合理之处

  不合理之处

  本质

  中国古代

  神话传说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     

  外国哲学家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1)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地理、生物等。通过这些实例分析明白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各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宗教观点影响。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

  教法建议

  1、人类产生前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课下让学生查找资料,看一看地理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对宇宙、生命和人类起源的问题的理解,上课时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视频材料或挂图进行说明。

  2、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一点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具体事物说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对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仍然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3、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类起源的过程说明人类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我国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历程的分析,提问学生社会为什么会向前发展?是什么让它向前发展?人类能不能够改变这个历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 (板书)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

  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

  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播放视频《生物是客观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他们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社会发展简史》,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类产生的过程。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并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所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想一想”。(第7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

  第一,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第二,   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巩固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板书设计

  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世界观点的探索

  2、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 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②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③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

  ②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探究活动

  世界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然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一看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有哪些合理之处,又有哪些不合理的。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对自然界的认识

  对社会的认识

  合理之处

  不合理之处

  本质

  中国古代

  神话传说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     

  外国哲学家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1)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地理、生物等。通过这些实例分析明白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各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宗教观点影响。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

  教法建议

  1、人类产生前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课下让学生查找资料,看一看地理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对宇宙、生命和人类起源的问题的理解,上课时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视频材料或挂图进行说明。

  2、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一点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具体事物说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对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仍然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3、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类起源的过程说明人类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我国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历程的分析,提问学生社会为什么会向前发展?是什么让它向前发展?人类能不能够改变这个历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

  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

  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播放视频《生物是客观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他们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社会发展简史》,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类产生的过程。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并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所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我们每个人都在利用着自然存在的自然物,从利用自然物来看,体现出了人类的聪明智慧,那么,为什么说它们是客观的呢?请大家看视频(播放视频《人们利用的自然物是客观的》)。

  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养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发电等。即: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想一想”。(第7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

  第一,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第二, 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巩固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篇6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案

  第一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从容说课

  第一,第一节讲述世界的本原、本质问题。承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既是一般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它包括两个框题,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先讲述自然界的客观性,再讲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第一节讲述的是它的第一方面,即物质与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第一节的思路不是消极地叙述自然与社会的客观性,而是在指出意识对自然和社会发生作用的同时,说明世界的客观性。尤其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哲学,好像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新奇、茫然,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讲究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他爱学,打好基础。

  第二,第一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自然界的客观性。在教学方法上,在利用三大起源的科学材料说明“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时渗透了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对于“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一教学重、难点,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客观性”,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

  能力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听取教师讲解和议论等途径,学习哲学理论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的思维。

  觉悟方面

  旗帜鲜明地进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特别是“以改造自然物”来看。

  ●教学难点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物的形态、属性,这和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否矛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辅,交叉使用讲解、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人类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什么?

  [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应了解“实际”,即客观物质世界。

  [师]客观物质世界包括什么?

  [生甲]山川湖泊,日月星辰,土地、森林、自然资源等。

  [师]这些东西属于哪个领域?

  [生乙]自然界。

  [师]好。客观物质世界仅指自然界吗?

  [生丙]还包括人类社会。

  [师]第一节正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来说明世界的客观性的。我们首先来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

  [讲授新课]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在讲授新课前应要求学生预习)

  [师]请大家看书p6的1~2自然段,(2分钟)这两个自然段说明什么问题?

  [生甲]人们很早就思考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回答了世界本质问题。

  [师]好,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有许多观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兴趣的可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不过,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下面,我们就先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谈起。

  [师]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用一句话来说是什么?

  [生]自然界是客观的。

  [师]请大家阅读3~19段,看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快速阅读、浏览课文,把握叙述问题的方法,用约五分钟时间)

  [生]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师]好。大家看本框题最后一段黑体字:(综上所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从这里我们能否对“客观性”有所理解呢?

  [生]客观性,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师]好。就这样来理解它。自然界是客观的,就是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你喜欢与否,承认与否,它的存在与发展总是按固有的轨道与属性进行。

  [师]课文上讲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从人类社会产生前和产生后两个层次来说明的,我们先看人类产生前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阅读课文p6至p8第2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呢?

  [生](1)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多媒体显示)

  [师]宇宙各星系是怎样形成的?

  [生]大爆炸。

  [师]太阳、月亮等星球与地球物质组成是一样的吗?有何依据?

  [生]大致一样。通过光谱分析、向宇宙发射探测器、宇航员考察,证明组成天体的化学元素与地球上的化学元素是基本相同的,如c、h、o、n等。

  [师]那么天体与地球物理运动规律一致吗?

  [生]一致。如万有引力规律等。

  [师]好,总之,从天体起源来看,天与地是统一的,没有什么神秘的“天国”。

  接着,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生物、化学知识回答:无机物可以变为有机物吗?请举例。

  [生]可以。如无机物小分子物质                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师]对,那么有机物可以变为生命体吗?

  [生]可以。氨基酸        类蛋白。

  [师]对,总之,从生命起源来看,无机物与有机物、非生物与生物是统一的,物种不变以及上帝创造众生物的观点都是荒谬的。

  [师]那么,生物与人有相通之处吗?依据是什么?

  [生]有。细胞学。

  [师]人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我国最早的人是什么人?

  [生]古猿。元谋人。

  [师]是的,这又从人类起源的角度说明了生物之间、人与生物之间是统一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议一议。

  (多媒体显示)

  1996年10月24日,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神学不得不低头,但又不愿彻底向科学投降。

  [师]科学每前进一步,神学就丧失一块阵地。科学和神学在世界观上完全对立,有神论不会乖乖退出阵地,还会以新的形式向科学、向人类疯狂地反扑。如邪教,我国的邪教就是明证。

  总之,自然界不是神创造,它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早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就存在。自然界是客观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在人类产生前,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相对好理解。人类出现后,大自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地球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人类智慧和意志的烙印,自然界是否还是客观的呢?――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1)先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师]我们在高一学习过货币的有关知识,明白“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为什么大家利用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呢?

  [生]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分割,久藏不坏等优点。

  [师]这是金银本身固有的属性,可见,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假如金银不具有这些固有的属性,是不会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多媒体显示)

  我国自1958年就开始了有组织的人工增雨作业。多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四个方面:人工降雨减少旱灾和预防雹灾,水库增水,森林灭火,改善生态环境。

  [师]人工影响天气的初步成果表明了什么?

  [生甲]中国人的智慧。

  [生乙]中国有能力影响天气,造福人类。

  [师]请大家结合我们所讲的内容去考虑。想一想,我们能否“无中生有”,总是“天随人意”呢?取得成就的前提是什么?

  [生丙]我们之所以得取这么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承认并揭示出事物的某种属性与规律,只有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与规律才能利用自然物,造福人类。

  [师]好。人工影响天气就是人们根据大气运动的客观规律和其他客观规律,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运用人工设备,通过对局部大气云层的微物理过程施加人工催化影响。从而实现增雨、防雹、灭火等目的的复杂过程。若我们不去揭示这些规律,则无法达到利用自然物的目的。而自然物固有的属性与规律不依赖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多媒体显示)

  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生物工程的前景更为诱人,已经培育出了诸如“基因猪”“基因鱼”等新的物种。

  [师]新的物种是人制造出来的吗?

  [生]是人制造出来的。

  [师]既然是人制造出来的,能否讲这些物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生甲]我认为是这样的。既然“基因鱼”“基因猪”是原本没有的东西,是人根据自己的意识创造出来的。那这些东西就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这些物质就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生乙]我同意这种说法,人类产生后,自然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

  [师]大家再想一想,“基因猪”“基因鱼”是不是人们凭空造出来的呢?若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猪和鱼,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的规律,会不会有“基因鱼”“基因猪”呢?

  [生]看来创造新的物种也必须根据事物原有的基础,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是制造不出新物种的。

  [师]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基因猪”“基因鱼”的出现,并不是人创造物质,只是通过人的创造作用,使物质的具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就是人的这种改变物质具体形态的创造作用也必须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可见,从改造自然物来看,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客观的。

  无论是利用自然还是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板书)

  (多媒体显示)

  荷兰曾以“围海造田”而闻名于世。经过800多年的努力,荷兰国土的1/5是“造”出来的。荷兰人用珍贵的土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和畜牧业,从而成为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如今,荷兰人因造地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大面积的滩涂和沼泽被抽干水,形成了陆地,使该地区和附近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过去35年中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0.07m;一些水利工程改变了河道,部分河流入海口出现了泥沙淤积现象,因而不得不频繁地进行疏导;在人造土地上过量地施用化肥,污染了田野和含水层,使许多植被锐减,有的甚至已经绝种;本来多雨的荷兰,近年来屡屡出现干旱,饮用水源受到威胁。有关专家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必须对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做法进行纠正。为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荷兰政府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的“回归大自然”计划,要求把大约24万公顷良田毁掉,使之重新变成森林,沼泽和湖泊。显然,这一工程会使部分农民的利益受损,但政府决心很大,声称要为子孙后代负责,计划要坚决执行下去。

  [师]从精心造地到忍痛毁地,说明了什么?

  [生]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师]人如何才能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生]顺应自然。

  [师]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不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荷兰精心造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遭到报复。所幸的是荷兰人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政府通过一项大规模的“回归大自然”计划,忍痛毁地,且收到一定成效。我们以前搞了许多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事,现要“退耕还林”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课堂总结]

  本课时讲了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无论是人类产生前还是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都不依赖人的意识,是客观的。重点理解人类产生后的两种情况,尤以改造自然物这个方面为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迪,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适应自然,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关于人类的出现问题,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

  a.人类先于自然界就早已存在

  b.人类是与自然界同时出现的

  c.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

  d.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自然界才逐步出现的

  2.对于自然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a.自然界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b.自然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自然界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d.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

  3.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

  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

  4.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

  a.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

  b.人类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c.人的意识对自然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d.人具有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5.历史上进步思想家在世界本质问题上提出过许多合理思想,比如,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布鲁诺的“宇宙是无限的,永恒存在的”等。这些思想之所以合理,是因为

  a.关于世界本质的认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b.它们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这些自然观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d.它们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6.面对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发出“绿色可以没有我们,我们不能没有绿色”的呼声。这一呼声所蕴涵的哲理是

  a.绝对服从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c.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物但不能改造自然物

  d.人和自然之间总是和谐一致的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据此回答7~9题。

  7.马克思这段话说明

  a.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说明人不能改造自然

  b.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c.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d.人们创造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

  8.一种自然物能否被利用,怎样被利用,首要的前提是

  a.人们是否能认识自然物

  b.人们能否意识到自然物的存在

  c.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d.人们是否掌握了自然物的本质和规律

  9.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

  a.人的这种特殊本领

  b.人的意识的作用

  c.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d.人会使用工具

  10.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sars,禽流感又在亚洲一些国家肆虐起来。自有人类以来,灾害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虽然许多人祈求神灵和上天免除灾害,但灾害仍不可避免。这充分体现了

  a.世界的可知性

  b.运动的绝对性

  c.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答案:1.c  2.d  3.d  4.a  5.c  6.b 7.c 8.c 9.c 10.c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被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之路。

  ●板书设计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1)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地理、生物等。通过这些实例分析明白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各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宗教观点影响。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

  教法建议

  1、人类产生前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课下让学生查找资料,看一看地理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对宇宙、生命和人类起源的问题的理解,上课时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视频材料或挂图进行说明。

  2、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一点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具体事物说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对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仍然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3、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类起源的过程说明人类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我国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历程的分析,提问学生社会为什么会向前发展?是什么让它向前发展?人类能不能够改变这个历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

  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

  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播放视频《生物是客观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他们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社会发展简史》,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类产生的过程。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并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所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想一想”。(第7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

  第一,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第二,   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巩固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板书设计 

  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世界观点的探索

  2、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 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②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③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

  ②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探究活动

  世界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然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一看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有哪些合理之处,又有哪些不合理的。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对自然界的认识

  对社会的认识

  合理之处

  不合理之处

  本质

  中国古代

  神话传说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     

  外国哲学家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AD位1

相关推荐

”无可非难”指最佳生肖,释义词语落实解释

传统文化

今期猪虎龙出特,四十结伴九难寻是猜一最佳准确生肖,释义落实成语作答解释

传统文化

时望所归代表什么生肖,猜打一最佳生肖解释释义词语

传统文化

2025年全国部分省市小学及初高中寒假校历(必看)

动态要闻

2025年河南多地期末考试时间(必看)

动态要闻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精选7篇)

下一篇:《经济生活》学案系列: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精选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