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堂实录教案(精选2篇)

网友分享 128528

分享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堂实录教案(精选2篇)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堂实录教案 篇1

  课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授课班级

  高一(1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讲述:“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从点到面,再从面到点的学习来全面了解问题的存在。为本章的学习提出了“问题”(即起一个铺垫和前提作用)。

  2. 收集近年沙尘暴的相关资料

  3.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

  (1)人口与环境: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等。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

  (3)环境问题分布特点:全球性和地域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理解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能根据有关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

  结合事实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

  (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采用学生兴趣高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运用启发式、问题解决式进行图像分析的方法 。

  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学习结果。

  2.利用网络课件,指导学生分析图像并学会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网络课件《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教学过程

  【引入】上课前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的flash,创设学习环境保护的情境。

  【点课件】上课前,我们听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flash,在这首歌中形象的表现了当人类破环自然环境时,环境中生物就会受到死亡的威胁。而当人类有意识的保护自然环境时,自然界中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将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可见,环境与我们人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点课件】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任何生物都是地球环境发展变化中的产物。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人们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造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人体结构与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动态平衡关系,人与环境构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点课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生互动回答问题)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见教材p94图8.1)”。观察这幅动画图,说出:内圈、外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注意观察图中的(1)(2)(3)(4)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从上面“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可以看出:

  内圈:人类社会  外圈:环境

  箭头1:指人类从环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箭头2:指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 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箭头3:指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箭头4: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教师总结】可见,由于环境具有反馈作用,人类可以作用于环境,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

  【点课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那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只要人类作用于环境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呢?显然不是,(点击,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

  只有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环境问题,它有什么表现呢?

  【点课件】环境问题的表现(一)(观看视频2分40秒,师生互动)

  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例如,1.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2.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3.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4.放射性物质泄露产生的放射污染;5.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等等。可见第一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点课件】环境问题的表现(二)(观看视频40秒,师生互动)

  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游戏】3男6女1个伐木工,男代表树,女的代表动物,假设一棵树最多只能生活3个动物,人类开始砍伐树。砍掉第一棵树时,砍掉第二棵树时,一部分的生物受到死亡威胁,伐最后一棵树时,生物灭绝。

  【点课件】(观看视频43秒)

  最近4xx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现在每年都有1到2万物种灭绝,物种灭绝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

  由森林的破坏,造成物种的灭绝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地理环境之间有其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多角度,全面的去分析。下面就让我们以东街口作为案例,从多角度去分析它。先来看一下我们角色扮演的规则:共有5个角色,分别是“我是东街口” “我是东街口居民” “我是经济学家” “我是环境保护专家” “我是政府官员”这5组我之前已经叫大家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下面大家可以浏览一下网页中角色扮演的提示,整理一下自己的材料,我们现场再征集一个东街口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主持这个小活动。

  【点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乡村与城市环境问题

  刚才大家都表现的相当出色,从这个活动中希望大家今后去分析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多角度,全面的去分析。从东街口例子中我们也看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同的地方所反应出来的环境问题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先来看两段视频(2分钟)。看完城市视频后,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原因是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看完乡村视频后,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原因是由于利用资源地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除了城市和乡村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环境问题也有自身的特点。

  【点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为什么呢?

  1.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点课件,师生互动】全球性环境问题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这样就会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观看视频)看完刚才的视频,下面请大家看一下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1995年2月──1998年9月,全球环境基金针对全球福利的项目和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哪些,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点课件】在线测试

  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所学,一起来作一下在线测试,在做之前大家可以点击浏览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纲要,或者浏览一下本节课提供给大家地教学资源。复习一下所学的知识。

  【点课件】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你所了解的福州市环境问题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你觉得应如何去解决?我们应如何去协调福州人地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呢? (迅速浏览你所需要的资源,并进入讨论区,表达你的观点。) 可浏览的资源有:

  1.“教学资源”栏目中的文字和视频资料。

  2.“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视频。

  3.福建水土保持视频。

  4.中国水土保持视频。

  【学生讨论留言,教师引导】

  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治理方法,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其中有一组学生想到要用垃圾回收船来治理福州内河污染的问题,并当场画出示意图。

  【点击课件,观看视频,小结】可爱的福州

  福州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建设福州的美好明天。

  【课后思考】

  1.活动安排

  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你对“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看法。

  2.知识整理

  从对人地关系的分析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如果人地关系不能协调发展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出现了各地区的环境问题差异,如乡村与城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时有些环境问题是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堂实录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结合福州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如城市、乡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联系实际,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3)德育目标

  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一致,对环境负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1)学习任务

  ①学习重点:理解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及后果。

  ②学习难点:分析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2)学习要求

  ①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人地关系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在线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②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等)

  ◆《地理教材资源》:人类与环境关系、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和环境问题分布的特点,其文本资源整理在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地理媒体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动态视频文件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动态视频文件;与教材有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收集于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址  ──自然生态、国际合作、水环境保护、核安全与辐射(文本?图片)。

  ◆《浙江省地理学会网站》:网址 ──资源中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何谓生物多样性。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性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性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1)真实性情境:优美自然景观的视频和遭破坏的恶劣环境的视频。

  (2)问题性情境:环境问题的表现:具体体现、原因;城乡环境问题的区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区别(视频、图片和文字)。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抛锚式(√)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相关学习网站。

  学生活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整理;问题发现与解答。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咨询。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3位学生为小组协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并发表论述。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作品反馈学习问题

  类型:(2)协同(√)

  相应内容: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人定胜天”。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组3位学生、全班协同讨论。 通过协作讨论区对学习问题发表论述。 归纳概括整理得出结论。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首先通过观看“我是一只小小鸟”视频导入,通过flash图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通过“树和生物”小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森林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学会多方面的去分析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巩固学习本节知识,之后由学生当场做“在线测试”;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由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对比福州出现的环境问题,在留言本中及时阐述自己的治理措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在观看“我们美丽的福州”动画中结束本节课。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1)教师堂上提问:分析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具体体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学生学习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形成本课的主干知识内容和结构。

  (2)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人定胜天”这一命题反映的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教师点评,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预先设计的题库。

  七、教学板书设计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

  1.环境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自然原因

  4.人为原因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乡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3.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AD位1

相关推荐

”无可非难”指最佳生肖,释义词语落实解释

传统文化

今期猪虎龙出特,四十结伴九难寻是猜一最佳准确生肖,释义落实成语作答解释

传统文化

时望所归代表什么生肖,猜打一最佳生肖解释释义词语

传统文化

2025年全国部分省市小学及初高中寒假校历(必看)

动态要闻

2025年河南多地期末考试时间(必看)

动态要闻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精选2篇)

下一篇: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用3篇)